本文聚焦广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情况,通过央广网的报道视角,介绍了广东从政策推动到企业实践,在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自动驾驶等多方面的创新成果,展现了广东在向“智造强省”转变过程中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
编者按:当下,广东正坚定不移地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大步迈进,全力以赴建设一个依靠创新来实现进步、依靠创新来增强实力、依靠创新来取得胜利的现代化新广东。为了深入剖析广东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路径,央广网广东频道精心推出了“新工业·新广东——探秘‘粤造粤强’”全媒体策划。该策划将目光聚焦于广东那些具备核心创新技术的企业群体,通过与党政部门负责人、企业经营者以及技术创新工匠展开深入对话,探寻“中国制造”如何在广东实现“粤造粤强”,呈现广东高质量发展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升级迭代过程,讲述广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故事。
央广网广州3月31日消息(记者张顺鹏 实习记者冯筱雅)如今,在广东,一些充满“科技感”与“未来感”的场景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需轻轻触碰手机屏幕,就能操控充电机器人沿着空中导轨滑至车位上方,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而且充电效率相比以往提升了4倍;按下AI智能鼠标,一键唤起行知大模型,各类PPT、文本、图片、表格便能快速、智能地生成;坐上自动驾驶车辆,系好安全带后在显示屏上点击“开始”,就能享受平稳顺畅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这些场景的实现,正是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让生产生活变得更加高效便捷的生动体现。而这一切,也标志着广东正加速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转变。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成了广东频繁被提及的热门词汇。在广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这一“新春第一会”上,明确提出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这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2月份,广东召开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提出要汇聚最优资源、集聚最大力量,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到了3月份,《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印发,推出了“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优质企业”等共12项具体举措,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全新的信心与活力。
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配套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广东正以深度的布局和战略性的谋划,统筹协调人工智能全链条资源要素的配置。广东聚焦“人工智能 + 行业应用”,抢占发展先机,构筑自身优势,加速形成经济新业态和生活新体验。
智能机器人助力“降本增效”
在广州市黄埔区,中科开创营销中心副总经理罗成向记者展示了公司的一款双圆轨智能巡检轨道机器人。罗成对着机器人发出指令:“你好,小创。往前走三米,关闭射灯,往后走两米,回去充电。”只见机器人“乖巧”地根据语音提示进行操作。据悉,这款机器人不仅能够在极端环境下正常工作,还能通过AI算法精准识别设备缺陷,准确率高达98.7%。与人工巡检相比,其效率提升了50%,成本降低了50%。
云蝶科技研发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教育领域(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冯筱雅 摄)
云蝶科技创始人田雪松向记者表示:“在广东,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会经常关心关注我们初创企业的发展。也正是这份关心和关注,才让我们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成长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与垂类大模型企业。”
云蝶科技扎根广州本土,凭借技术创新实现了快速成长,它也是广州海珠区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发展由“弱”到“强”的亲历者。2024年初,广州海珠区着力谋划建设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海珠区在人工智能的赛道上成功实现“弯道超车”。全区落地行业大模型120个,引育大模型备案项目7个,算法备案项目114个,这些数量均位列广州市第一。此外,海珠区还集聚了泛人工智能企业超7000家,初步形成了龙头引领、腰部支撑、中小企业集聚的“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
以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为牵引,广州海珠区充分发挥本地应用场景资源及技术优势,选准AI + 教育、医疗、新型工业化、游戏等11个重点方向,积极推动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
在AI + 教育领域,海珠区凭借自身教育强区的优势基础,立足广东省中小学校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实验区,推动一批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教育标杆项目不断涌现。其中,云蝶科技秉持“小而专、精而强”的发展理念,加速智慧教育板块业务布局,落地建设海珠区AI教育大数据应用中心并在全国予以推广,在业界形成了标杆示范。
谈及企业发展前景,田雪松充满信心地表示:“借力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云蝶科技将全力以赴,力争成为全市乃至全省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的排头兵,真正实现以‘人工智能 + ’赋能千行百业,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培育双线赛道自动驾驶“领头雁”
在广州南沙港快速路上,几辆自动驾驶卡车正排成一列,按照道路限速100km/h有序行驶。这种形式被称为“1 + N”的自动驾驶卡车编队,即由一辆自动驾驶卡车领航,引领多辆L4级自动驾驶卡车安全行驶在公路上。这种编队自动驾驶形式,不仅能够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道路使用率,减少交通事故,而且前车还可以为后车破风,有效降低空气阻力,从而降低碳排放。
小马智行自动驾驶车辆(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冯筱雅 摄)
从载人的小车到运货的卡车,这些自动驾驶技术的提供者均来自同一家公司——小马智行。成立8年来,小马智行作为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已与多家出行及物流服务运营商、整车制造商等上下游伙伴进行了深度合作,加速推进自动驾驶技术与产品的商业落地。截至目前,小马智行已累积近4500万公里的全球自动驾驶路测里程。
据小马智行副总裁贺星介绍,目前,小马智行是国内首个拥有跨省(京津塘)自动驾驶重卡示范应用许可的企业,此前还获得了广东首张自动驾驶卡车测试牌照、广州市首个也是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行驶测试牌照等等。
小马智行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双线出击的背后,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早在2022年,广东便推出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办法》,大力支持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近期印发的《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提出,要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水平,推进广州、深圳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作为国内探索自动驾驶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截至2024年底,广州累计开放1298条测试道路,单向里程约2500公里,覆盖天河、海珠、荔湾、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等8个区,开放示范运营区域达3240平方公里,在全国排名第一。
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正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锻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加力提速、成群成势,加快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正着力下好“先手棋”的广东,将在技术攻关、企业扶持、平台建设、场景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企业之树根深叶茂、产业之林生机盎然,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聚光灯下,“智造”更多惊喜。
本文围绕广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展开,介绍了政策推动下的多领域创新成果,如智能机器人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海珠区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蓬勃发展,小马智行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广东凭借自身优势,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发力,有望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竞争中创造更多佳绩,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Weav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