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市场展望:基金经理解读投资机会与挑战

本文聚焦于四大绩优基金经理对2025年二季度A股和港股市场的看法。涵盖了一季度市场回顾、二季度及全年市场走势预判、投资机会分析、主要风险因素以及对港股市场的展望等内容。

二季度市场展望:基金经理解读投资机会与挑战

【导读】四位绩优基金经理深入剖析二季度市场,认为当下市场处于上涨行情早中期,回调之际恰是加仓的好时机。

一季度的交易即将收官,二季度正悄然来临。今年以来,A股和港股市场迎来了久违的回暖。沪指一度冲破3400点,创下年内新高;港股市场更是掀起了科技股的狂欢热潮。人工智能(AI)、人形机器人等科技板块成为权益市场上涨的强劲动力,部分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也大幅反弹。

那么,二季度A股和港股市场的整体走势将如何发展?哪些行业具备良好的投资机会?又存在哪些主要风险因素呢?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专门采访了四位绩优基金经理。

二季度市场展望:基金经理解读投资机会与挑战

永赢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兼首席权益投资官——高楠

二季度市场展望:基金经理解读投资机会与挑战

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王贵重

二季度市场展望:基金经理解读投资机会与挑战

平安基金基金经理——张荫先

二季度市场展望:基金经理解读投资机会与挑战

金鹰基金基金经理——陈颖

受访的基金经理们普遍认为,在地缘风险有限的大环境下,市场风险偏好随着科技板块的事件驱动而不断提升,一季度市场走出了“结构牛”行情。当前A股的绝对估值处于合理区间,经济正触底回升,整体处于上涨行情的早中期,回调时不妨考虑加仓。

一季度:“结构牛”行情凸显

中国基金报记者问道:“如何看待今年一季度的整体市场?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怎样?”

高楠表示:“一季度市场呈现出较强的结构性机会,赚钱效应主要集中在与DeepSeek相关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机器人等科技领域。截至3月底,Wind全A、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均处于过去十年50%左右的水平,仍在合理区间内。虽然部分热门板块可能存在一定的估值压力,但大量具有良好成长性和稳健财务表现的企业被市场低估。”

王贵重指出:“从2024年9月底到今年一季度,市场出现了两波快速上涨行情。一波是打破通缩和衰退的叙事,另一波是春节后重估中国的生产力潜力。一个良性增长的经济体必然伴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今年以来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突破,引发了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投资价值的重新评估。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微观体现,未来还会涌现出更多的投资机会。综合来看,A股绝对估值不贵,目前处于上涨行情的早中期,若出现回调,也是加仓的好机会。”

陈颖分析道:“自2024年9月底以来,市场信心出现了积极的变化,这主要得益于国内经济相关政策的重大转变。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房地产政策出现趋势性反转,同时强调了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创立了两项新型工具引入中长期资金,推动市场风险偏好快速回升。从市场情绪、流动性等方面来看,这是信心重建的起点。经济呈现温和复苏态势,部分前瞻性经济数据表现良好。在地缘风险有限的背景下,市场风险偏好随着科技板块的事件驱动而提升,一季度走出了‘结构牛’行情。”

张荫先称:“今年一季度,在宏观环境复杂且业绩空窗期的背景下,以AI、机器人为代表的久期长的成长性赛道出现了结构性机会。当前A股整体估值处于中枢之上,需要密切关注年报、季报的业绩表现,一季度涨幅较大的板块或标的可能会迎来调整。”

2025年:值得期待的一年

中国基金报记者接着问:“对二季度及全年A股市场的整体走势有何预判?”

高楠认为:“当前投资主要处于捕捉结构性行情的阶段,大的投资主线可能围绕AI与科技展开,但后续不排除转变为指数型投资机会。从一些关键数据来看,房地产销售已连续数月企稳,今年1、2月份还出现了超出市场预期的‘小阳春’行情。工程机械等部分终端行业已出现排产不足、缺货的情况,部分型号产品价格开始上涨,且近期涨价的品种日益增多,这是由于行业长期出清后实现了供需关系的逆转。若这类企稳行业持续增多,再结合分母端的逻辑,若今年二季度或三季度国内货币政策获得更多操作空间,可能会拉动指数上涨,因此后续不排除出现从结构性行情转向指数性行情的机会。”

王贵重表示:“展望2025年,我们依然对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核心逻辑在于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与优势并未消失,同时中国的科技实力越来越强,AI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才刚刚开始,国产算力、半导体的先进制程、汽车的高阶智驾都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未来10年,中国科技不仅会实现自主崛起,也会向世界贡献越来越多的中国力量,中国资产的重估也将顺理成章。2025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

陈颖指出:“从当前政策的执行力度来看,我们认为今年会强于2024年,全年宏观经济将稳健改善,大盘可能呈现慢牛走势,主要进攻机会在科技方向。现阶段行情可能延续至4月下旬或5月上旬,期间需要密切关注地缘风险。”

张荫先预计:“一季度,成长性板块显著上涨。随着市场情绪的集中释放,部分板块的短期估值处于相对高位,后续需要密切关注市场波动和政策动向。预计二季度大盘以区间震荡为主,可关注结构性机会。”

投资方向:聚焦多领域

中国基金报记者又问:“今年以来,AI、人形机器人等科技板块成为权益市场上涨的‘推手’。您认为哪些行业或板块在二季度(或全年)具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高楠分析:“年初科技股的暴涨是有产业基础支撑的,特别是国产AI的相关产业。在没有国产模型之前,科技股股价表现多为海外映射。如今,随着性能优异且开源、成本较低的模型出现,整体AI产业的下限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国内C端和B端的各类应用开始大力建设。大厂纷纷加大资本开支,部分大厂的资本开支甚至实现翻倍增长。数据中心租用率呈指数级上升,许多相关环节出现缺货现象。虽然难以评估交易风险,但倘若因交易因素引发阶段性回调,后续仍大概率存在持续性机会。产业发展趋势向好,需求持续增长,产业链各环节的积极变化将不断推动科技股行情发展。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许多行业前期涨幅非常大。若今年市场如预期般前期先演绎结构性机会、后期指数开始上扬,那么在选择投资行业时,需剔除过去已大幅领涨的行业。通常而言,前些年涨幅滞后的行业,在今年实现盈利的确定性相对更高。虽难以准确预判其涨幅,但这类行业一旦启动,涨幅可能较为可观,如医药行业。”

王贵重认为:“AI相关的软硬件是科技投资的核心主线。AI是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起点,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之一。投资AI的逻辑清晰且确定,因为AI确实能够提升效率、创造价值,并且为投资人带来回报。我国AI产业链已经进入‘从1到N’全面快速发展阶段。对科技行业的投资者来说,最好的时代也许正在到来。此外,中国品牌出海的宏观线索也值得关注。以前中国的出口主要是零部件、代工和白牌,接下来则是品牌和渠道的共同出海,这意味着更好的商业模式、更强的盈利能力以及更好的股东回报。”

陈颖建议:“我们认为现阶段仍以结构行情为主,建议关注科技、悦己消费、金融等方向。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国内财政发力的必要性加强,但总量型政策进一步超预期的空间有限,预计市场风格有所切换,由估值修复转向盈利驱动。市场热点可能缩圈,聚焦于科技、消费、高端制造领域的产业政策实际执行效果,个股标的之间也将有所分化。此外,受益于呵护资本市场的政策基调,预计以金融为代表的红利资产也将有所表现。”

张荫先表示:“在行业格局优化和市场出清的过程中,需求处于触底阶段、估值受到压缩的行业,如地产链、医疗器械中财务报表质量过硬的企业标的或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风险因素:关注海内外不确定性

中国基金报记者询问:“二季度影响A股市场的主要风险因素有哪些?”

高楠强调:“今年房地产市场的表现至关重要,若其表现稳定,则意味着市场不再面临估值坍塌的风险,至少能为市场提供一个底部支撑。”

王贵重提醒:“在海内外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市场短期波动难以避免,后续需关注经济复苏情况。外部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地缘政治冲突等也会对A股和港股造成不确定性,尤其是对出口导向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科技股投资具有波动大、主题性的特点,对估值和节奏的把握挑战较大。尽管市场会有起伏,但中国经济的长期向好趋势未变。建议保持耐心,选择有潜力的方向,采用基金定投或逢低分批买入的方式来参与。”

张荫先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不确定性,若局部地缘冲突进一步升级,可能引发全球供应链扰动、能源价格波动以及贸易摩擦加剧,进而对A股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动产生显著影响。”

港股市场:长期乐观

中国基金报记者最后问:“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不俗,恒生科技指数涨幅一度接近25%。对二季度港股市场怎么看?”

高楠分析:“港股的投资逻辑与A股存在本质差异。成熟市场通常只有基于企业价值的投资机会,而缺乏波动率资产的机会。例如,港股从2021年见顶后持续下跌,许多白马股跌幅超过90%,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类似A股的阶段性机会——当跌幅过大时,做空力量衰竭,市场可能进入类似A股的修复阶段。但这种状态并不能持续,一旦市场恢复常态,港股仍需回归基本面驱动的逻辑。二季度,对于港股市场维持相对乐观的判断。一方面,美国经济数据边际走弱,美元指数或将继续走弱,叠加美联储潜在降息预期,二季度港股流动性可能更为宽松;另一方面,随着地方专项债发行在二季度提速,经济基本面也有望逐步回暖,支撑港股上市公司盈利修复。”

王贵重称:“我们对港股市场长期乐观的看法没有改变。恒生科技指数经历3年下跌,虽然在2024年有所反弹,但中国资产仍然极具性价比,预计大部分公司会在2025年持续复苏,叠加AI带来的估值催化,有望涌现更多机会。”

陈颖表示:“考虑到港股市场受全球流动性影响更深,二季度会阶段性受美股反弹后震荡及关税影响,或以震荡为主。一方面,进入4月后,需评估海外政策落地所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受政策不确定性扰动及担忧经济衰退等风险影响,一季度美股大幅走弱,资金流入新兴市场。在当前美股估值已挤出一些泡沫,且降息预期低、政策不确定性已提前price – in的背景下,美联储偏鸽表态给予一定情绪修复带来的反弹空间。短期内流动性趋势性流向新兴市场的逻辑可能被打破,面临全球流动性再平衡。”

本文通过对四位绩优基金经理的采访,全面分析了2025年二季度A股和港股市场的情况。一季度市场呈现“结构牛”行情,当前A股处于上涨早中期。对于二季度及全年走势,经理们有不同观点但总体较为乐观。投资机会聚焦于科技、消费、高端制造等领域,同时需关注房地产市场表现、海内外不确定因素等风险。对港股市场长期持乐观态度,但短期可能受美股等因素影响震荡。投资者可综合参考基金经理的观点,结合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664.html

(0)
EdwardEdward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