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陕西榆林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通过采访展示了当地民营经济在政策助力下取得的显著成果,介绍了几家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的创新举措和发展成就,同时阐述了榆林市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
央广网榆林3月31日消息,在陕西榆林这片既充满生机又面临挑战的土地上,民营企业宛如夜空中璀璨的繁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增添了绚丽的色彩。近日,由榆林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中省市媒体采访团深入榆林,试图揭开当地民营经济在政策扶持下蓬勃发展的神秘面纱。
陕西欣晟绿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榆林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成绩斐然。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777.16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增加了80.93亿元。非公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达到了36.8%,民营企业数量突破11.78万户,“五上”企业中民营企业的占比超过90%,并且在全省民营经济考核中位居第二。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民营企业已然成为榆林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在榆林的民营企业中,有不少佼佼者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实力和发展潜力。陕西天晟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西北地区特种阀门领域的“行家里手”,已经在这个行业深耕了25年。该公司生产研发的球阀、蝶阀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水电等高危场景,每年维修的高温高压阀门数量众多。其先进的技术更是获得了壳牌、德士古等国际能源巨头的认可。而陕西欣晟绿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7.6亿元打造的“二氧化碳 – 乙烷耦合羰基一体化”项目,更是令人眼前一亮。该项目运用创新催化技术,将工业废气转化为正丙醇、醋酸正丙酯等高附加值产品,每年能够消耗二氧化碳2.3万吨,预计年销售额可达11亿元,为传统煤化工行业开辟了一条“降碳不减产”的全新路径。这两家企业,无疑是榆林民营企业向“高精尖”方向跃迁的典型代表。2023年,全市研发投入达到41.0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的占比高达90.51%。
陕西奥锐森融智装备制造公司同样不甘落后,用“黑科技”助力绿色矿山建设。该公司研发的碳纤维复合托辊,重量比传统钢托辊轻60%,使用寿命延长了3倍,有效帮助煤矿企业降低了能耗。此外,公司还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攻关,成功解决了井下设备噪音污染难题,使作业环境噪音下降了20分贝。其产品已经在陕煤集团等大型矿山得到应用,销售额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榆林市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先后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小企业纾困帮扶31条、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还印发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且每季度都会集中兑现财政奖补资金。值得一提的是,榆林市率先在全省出台了“个转企”奖励资金政策,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个体户转型升级的积极性,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自2023年以来,累计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43.22亿元,市级财政兑现企业培育、科技创新等奖补资金3.35亿元。
民营企业凭借坚定的信念、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行动,为榆林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展望未来,这些企业必将继续发挥“主力军”和“领头雁”的重要作用,为榆林经济的腾飞贡献更多的力量。
本文介绍了榆林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亮眼表现,通过列举具体企业的创新成果,展示了民营企业的活力与潜力。同时阐述了榆林市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及取得的成效,强调民营企业将持续为榆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