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小游戏功能更新,与微信的竞争态势生变 微信抖音小游戏竞争升级,未来走向几何?

本文围绕抖音小游戏中心的升级展开,对比了微信和抖音在小游戏市场的发展情况,包括榜单功能、业务架构调整、产品属性、直播玩法等方面,分析了二者在竞争中的不同选择和发展趋势。

抖音小游戏中心终于迎来了升级。

相较于微信早在几年前就设立了榜单系统,近期抖音才在小游戏中心更新了关于榜单和品类等功能。随着抖音在小游戏市场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这一举措填补了过去观察平台和市场趋势的空白。

至此,微信和抖音这两大小游戏平台有了新的对比参照。

与此同时,坊间传出抖音内部多条业务线和部门负责人正面临大规模的架构调整。其中,抖音游戏业务将正式划入抖音文娱板块,游戏与其他文娱业务的联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小游戏的新一轮竞争已然开启,微信和抖音的选择方向出现了差异。

赢者通吃、微信更“重”

考虑到厂商投放侧重不同可能对单款产品数据产生浮动影响,对比当前微信和抖音的小游戏畅销榜榜单,可以得出两个具有趋势性的结论:

抖音小游戏功能更新,与微信的竞争态势生变 微信抖音小游戏竞争升级,未来走向几何?

其一,部分产品呈现赢者通吃的局面,在跨平台上都有出色表现。比如休闲向的《抓大鹅》,在IAP方面,《向僵尸开炮》正值一周年之际,实现了在微信、抖音iOS端的通杀。

其二,微信小游戏的产品属性更为重度,畅销前列的产品中重度融合玩法更多。而抖音则存在许多轻度产品的发展空间,像各种休闲模拟经营类和IAA产品。

目前,微信小游戏依旧保持着先发优势。二者年初的数据对比如下:

2024年,微信小游戏大盘月活达到5亿、日活1亿,同比增长10%。其中IAA变现同比增长30%,IAA年流水破百万的游戏超过900款。

抖音小游戏用户超过1亿,过去一年抖音小游戏DAU增长100%,流水增长130%,预付费人数增长320%。抖音IAA小游戏年流水突破百万的超过560款,年流水突破千万的厂商超过80家。

这与之前的市场判断相呼应。过去,主流观点认为在抖音做IAA小游戏ROI更高,回收也更快。但从2024年至今,抖音小游戏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鼓励开发者从IAA向混合变现转移。去年年中,巨量引擎大众业务游戏行业客户策略负责人刘广东给出的官方数据显示:“如今的抖音生态下,大约半数的广告消耗来自以内购收入为主的中重度混合变现产品,混变产品数量增长了4倍多,消耗TOP50的产品中,90%为兼有内购和广告变现的混合变现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二者入局时间的差异,平台各自对于小游戏的战略方向选择同样会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改变最终呈现的生态状况。

加码直播、全力提速、谁服务谁?

正如开头所说,抖音小游戏中心的榜单功能推出得有些晚。对于在2023年就高调进入小游戏市场的抖音而言,基础功能和服务迭代如此缓慢是不太正常的。

另一方面,作为抖音直播多元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互动形式,直播玩法自2022年9月上线以来,发展势头迅猛。至此,直播玩法与抖音小游戏形成了强绑定关系。

无论是巨量引擎方面的活动,还是直播方面的活动,谈到小游戏都会提及直播玩法,反之亦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月举办的2025抖音游戏玩法行业大会,二者是绝对的主角。

在业务线层面,2024年先是抖音小游戏和直播玩法业务进行了整合。前不久的调整消息显示,抖音游戏的负责人将不再直接向抖音总裁韩尚佑汇报,而是转向抖音副总裁、文娱业务负责人陈都烨。同时,抖音游戏的玩法负责人林克将担任社交产品负责人。

结合这几年字节游戏业务的动荡调整,小游戏业务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与文娱业务的绑定更加紧密,榜单功能的推出就是这种变化的外在体现。

换句话说,这种改变可能意味着抖音对小游戏的定位发生了变化。过去,小游戏只是单纯作为联运的对象,投入的资源有限。将游戏整合到文娱板块后,抖音无疑希望借助平台的用户社群和创作者资源,实现更丰富的商业模式和更高的用户参与度。具体表现就是直播玩法与小游戏的全方位生态绑定。

抖音鼓励开发者转向,大量引入IAP小游戏,这在丰富小游戏类型玩法、激发用户需求的同时,还带动了抖音达人、主播等创作者收入的提升。在小游戏直播方面,头部机构年流水已经超过了2000万,头部作者贡献的流水超过130万,整体开播增长了375%,甚至抖音小游戏直播的流水目前已经超过达人视频。

当然,微信在这一年也在大力推广视频号与小游戏的联动。

去年微信公开课讲师史凯中表示,2024年视频号直播成为IAA小游戏重要的增长方式。仅一个季度,就观察到IAA直播场观增长迅速,优质直播间可突破10w场观,找茬、脑洞等品类凭借直播激发了新的活力,游戏日活大幅增长,变现流水显著提升。

年初的数据显示,在小游戏的带动下,视频号短视频播放量提升170%,直播观看数提升160%。

有趣的是,在小游戏方面微信领先,但在直播领域,抖音在保持优势的同时还加大了投入。

方向与品类发展的强绑定

平台的战略选择会反向影响平台的品类偏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向僵尸开炮》这款产品。

去年,有文章分析了小游戏社交化带来的生态革命。过去,小游戏的社交更多是基于单机化体验之后,通过排名以及社交分享带来的交互性。现在,单机和社交玩法并行,成为新一批小游戏能够长期维持生命力的关键。《向僵尸开炮》一整年都处于TOP 10(甚至TOP 5),这并不只是持续大手笔买量的结果。

对厂商而言,社交化能够延长产品寿命,减轻对买量循环的依赖度。而流量平台们也在鼓励小游戏社交化发展,以带动自己旗下流量业务的发展,也就是各自的直播业务。

主播需要“核心玩法有趣、容易引发冲突、决策选择多样”的小游戏与观众合作互动,不断产出内容;游戏需要主播持续给产品引流;平台需要推动直播业务发展,完善流量循环。小游戏产品类型的社交化契合了外部支持的需求,进而带动了小游戏市场的新一轮发展。

此外,微信比抖音小游戏更“重”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即微信选择大力发展PC端小游戏,而目前抖音在这方面是缺失的。

微信方面的数据显示,PC小游戏人均时长提升3倍、付费渗透率提升2倍,ARPPU提升两倍。以《时光杂货店》为例,有20%的用户在PC端进行游戏,粘性比手机端高15%。

作为目前IAP成熟验证,模拟RPG以及更多品类玩法在PC端的适配,将进一步加速微信小游戏的跨端适配工作(比如有专门对电脑端优化的推荐栏目,支持一键配置键盘鼠标映射等)。

平台端和操作玩法的改变本身就会促使更重度的品类发展。

对微信生态而言,过去一年的财报中视频号是绝对的焦点(现在换成了AI),小游戏虽然是帮助视频号发展的主要推手,但也有跨端这种属于自己的新发展道路。而对于抖音,在业务线调整、游戏重要性提升之后,与直播玩法的关系到底以谁为主,能否走出更多独立的路线,还需后续观察。这种战略倾向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平台小游戏的品类结构。

本文对比了微信和抖音在小游戏市场的发展状况,包括榜单功能、业务架构、产品属性、直播玩法等方面。指出二者在竞争中选择了不同方向,微信小游戏更重且在PC端发展,抖音则加强与直播玩法的绑定。未来,双方的战略倾向将继续影响平台小游戏的品类结构和市场格局。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628.html

(0)
GaietyGaiety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