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变迁:从人力耕种到智慧农机,一家三代的春耕故事,从传统农耕到智慧农业:一家三代见证中国农业巨变

丁全伟一家三代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发展变化,从传统的人力耕种到农业机械的使用,再到智慧农业的引入,展现了中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历程。

农业变迁:从人力耕种到智慧农机,一家三代的春耕故事,从传统农耕到智慧农业:一家三代见证中国农业巨变

1971年3月,山西北部地区的农民们正积极往地里送肥备耕,那是一幅充满传统农耕气息的画面(资料照片)。

农业机械的出现,宛如一股强大的变革力量,不仅解放了大量的人力,更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就拿丁全伟一家来说,他们耕种的土地面积迅速从最初的4亩,一路增长到了300亩。不过,这些连片的农田起初条件并不好,它们位于黄河边,是碱性大、土层薄的河滩地,亩产只有300多斤。“随着土地面积的增多,小拖拉机明显有些力不从心了。”丁全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问题,果断更换了大马力新型农机。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在自家地里种粮,而是将目光放得更远,开始考虑开展农机服务。2004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这一举措如同给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推动着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截至2018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亿元,直接惠及农户3300多万,扶持农民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购置农机具4000多万台套。财政补贴减轻了购机负担,这让丁全伟有了更多的资金和底气去更新设备。他先后添置了大型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更加先进的机械设备。2008年,他如愿以偿地成立了一家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机械化彻底重塑了中国农业生产方式。以前,丁全伟人工播种10亩地要花费一周时间,而现在,使用先进的农机设备,时间缩短到了1天,而且播种、施肥一次就能完成,小麦平均亩产也达到了900斤。如今,他流转土地面积达到了600多亩,合作社成员增加到了50多名,耕种、打药、追肥等各个环节都实现了全流程机械化。驾驶大马力农机在地里作业时,丁全伟经常感叹农业发展变化之大。然而,对他22岁的儿子丁泽辉来说,父亲的操作已经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每次听到儿子问他“你知道无人驾驶农机怎么操作”时,丁全伟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丁泽辉是一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所学专业是畜牧专业。在他的眼中,智慧农业才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农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去年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村,成为了一名新农人。尽管今年是他第一次参与春耕,但他却带来了全新的生产方式。眼下正是给小麦喷药的季节,与父亲开着农机喷药不同,丁泽辉只需设定一下路线,然后按一下按钮,植保无人机就能自动巡航完成喷药任务。他说,无人机喷洒农药比传统农机快得多。在他的劝说下,家里还新购置了无人驾驶播种机,上面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播种1000米误差小于5厘米,而且能24小时连续作业,大幅提高了播种效率和出苗率。“机器代替人工只是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步,现在智慧农业正在快速发展,数字化种植、机器人作业、大数据监测才是我们这代新农人的春耕。”丁泽辉自信满满地说。

农业变迁:从人力耕种到智慧农机,一家三代的春耕故事,从传统农耕到智慧农业:一家三代见证中国农业巨变

3月26日,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丁全伟正在认真检修农机。

根据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到2025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75%。智慧农机将逐步实现对农业生产中耕、种、管、收等环节的全方位支撑。这一家三代的春耕故事,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见证着中国农业一步步奔向现代化的伟大历程。

本文通过讲述丁全伟一家三代在农业生产上的变化,展现了中国农业从传统人力耕种到机械化作业,再到智慧农业的发展历程。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而年轻一代新农人的加入则为农业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理念,未来智慧农机将进一步助力农业现代化。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188.html

(0)
GraysonGrayson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