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介绍了“未来有数”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数字音乐大赛的相关信息,包括活动宗旨、组织架构、赛事安排、组织者声明及联系方式等内容,诚邀市民积极参与,共同打造数字音乐盛宴。
“未来有数”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数字音乐大赛是上海市民文化节的一项创新赛事。它的举办意义非凡,旨在借助数字音乐这一独特形式,生动展现城市的发展成就以及人民生活的美好景象。大赛积极鼓励广大音乐爱好者充分运用各类数字工具和先进技术,创作出既富有创新精神又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音乐作品。通过这些作品,不仅能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还能将中华好声音推广至全球。在此,诚挚邀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进来,共同打造一场精彩纷呈的数字音乐盛宴。
1. 活动宗旨
本次大赛以“未来有数”为主题,其核心目标是借助美好的数字音乐作品,勾勒出新时代上海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全新愿景,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大赛着重突出“数字手段”和“未来感”这两大关键元素,鼓励全市的数字音乐爱好者通过数字音乐作品、多媒体音乐视听、多媒体音乐装置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尽情抒发自我情感,谱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壮丽篇章,展现深厚的文化自信,描绘出充满希望的美好未来。
2. 组织架构
指导单位
- 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
-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
- 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
- 上海市虹口区文化馆
支持单位
-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数字音乐工作委员会
- 各区文旅系统相关单位
- 今潮8弄
- 上海市计算机音乐协会
- 上海师范大学杨浦现代职业学校
- 星球发行
- MusicAllyChina
- IMCo音乐合作组织
- 世界音乐种子库
- 库音商用音乐平台
3. 赛事安排
征集内容
- 红色旋律与海派乐章:以数字音乐作为载体,巧妙地将红色故事与海派文化融合在一起,充分展现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海派文化的独特韵味。
- 传统文化·国潮新声:运用现代数字音乐技术,为传统文化注入全新的活力,将经典诗词、传统乐器等元素以崭新的形式呈现出来,彰显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创新结合。
- 全球电音·跨界融合:聚焦国际电子音乐潮流,鼓励进行跨文化、跨风格的音乐创作,将世界各地的音乐元素与电子音乐完美融合,展现多元化国际电子音乐的无穷魅力。
- AI乐章·未来之音:积极探索AI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利用AI技术生成音乐旋律、和声等,创作出充满未来感的音乐作品,体现AI与人类音乐智慧的深度融合。
- 创意无限·歌颂和谐:充分发挥无限创意,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鲜明、讴歌美好生活的音乐作品。无论是个人情感的细腻抒发,还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只要作品积极向上、富有创意,都能在本次大赛中得到展示和认可。
作品形式
- 原创数字音乐作品:包含人声演唱歌曲类、电子原声/纯电子类、电子舞曲类。
- 非原创类数字音乐作品:包含人声演唱歌曲类、电子原声/纯电子类、电子舞曲类、AI类作品。
- 多媒体音乐作品:涵盖多媒体音乐视频作品、音乐/声音装置作品、新乐器设计(含软硬件)、音乐可视化、音乐人工智能设计、交互式电子音乐等各种原创多媒体音乐作品。
参赛范围
本次大赛不限国籍,不限年龄。只要是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热爱上海的个人和团体,均可报名参加。
征集要求
原创类数字音乐作品及多媒体音乐作品:必须是个人或团体的原创作品,参赛者对申报作品依法享有完整的著作权,并保证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等权利。若涉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一切后果由应征者本人承担,与大赛无关,且大赛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应征资格。
非原创类作品:可使用本次赛事提供的改编曲库内的音乐作品或素材进行创作。音乐结构不限,配器、调性、节拍等均可进行调整,只需保留一定原曲辨识度即可。未使用曲库的非原创类作品,需注明原作品信息。
改编曲库链接:https://open.kanjian.com/starlink/share/
所有应征者在确认参加大赛前,应认真阅读并完全接受《“未来有数”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数字音乐大赛征集启事》,同时完整、真实填写《应征者报名表》,签署《应征者承诺书》。
提交内容
每个作品均须提交:
- 《应征者报名表》
- 《应征者承诺书》
原创作品另需提交:
《参赛作品原创声明》
作品要求
1. 原创数字音乐作品:
- 作品音频文件(采样率 44.1KHz/16Bit 的 WAV 文件,不超过 100MB)。
- 作品简介、词曲作者信息、制作人员名单。
- 原创作品必须提供《参赛作品原创声明》,并附上原创作品证明(原创作品证明仅需提供一项即可:版权登记证明、著作权登记证、公证书、时间戳证明文件、工程文件截图、已出版作品提交ISBN或ISRC码、已在平台发行作品提交平台首发截图)
2. 非原创数字音乐作品:
- 须注明改编曲库原作品编号及标题或改编原作品信息。
3. 多媒体数字音乐作品:
- 科技设计作品展示视频(MP4 视频文件)。
- 视频压缩格式:H.264或 H.265,最高分辨率 1080p,最高帧率 30fps,最高码率 5Mbps,标准色域及标准动态范围;音频压缩格式:AAC,最高采样频率 48kHz,最高码率 320kbps,立体声。
- 单个视频文件最大不超过 200MB;不接受以上标准以外的视频文件。
- 作品文字报告(包含作品创新点、技术特征、艺术表现及应用前景阐述)。
- 其他辅助材料(包括不局限于设计图、App、程序工程文件)。
原创作品必须提供原创作品证明及《参赛作品原创声明》
原创作品证明:版权登记证明、著作权登记证、公证书、时间戳证明文件、已出版作品提交IRSB或ISRC码、已在平台发行作品提交平台首发截图(以上参考仅需提供一项即可)
报名方式
本次大赛仅接受线上报名,参赛者将报名表、版权承诺书及符合各类别参赛要求的作品内容通过压缩包的方式发送至大赛指定邮箱:dmc@vip.163.com,邮件命名方式为【2025数字音乐大赛】 【参赛者姓名】 【联系方式】 【作品形式】。
征集时间
4月1日开启报名通道至7月30日报名截止。在截止日期前报名的方为有效。
评选及奖励
- 通过专家评审团从音乐性、技术性、创新性、主题契合度4个维度评选“数字音乐原创作品创作奖”、“非原创类数字音乐改编作品创作奖”、“多媒体数字音乐原创作品创作奖”。
- 本次大赛鼓励全民全年龄段共同参与美好生活的创作,特设:
- 未来之声音乐创作奖:面向18岁以下青少年,挖掘具有实验性与前瞻性的创作,倡导突破传统音乐表达边界。
- 时光乐章音乐创作奖:鼓励60岁以上参赛者以人生经历或时代记忆为灵感,创作兼具叙事深度与情感共鸣的作品。
- 由公众网络投票产生,表彰具有社会影响力、展现城市文化活力的音乐作品或创作者选出“十佳市民热力奖”。
- 获奖作品将获得相应的荣誉证书。
- 获奖作品将有机会获得直通推送“IMX国际音乐季”展演展示。
- 获奖歌曲作品将有机会获得全球发行推广合作。
结果公布
评选结果将通过上海市民文化节官微和相关媒体公布,并通过邮件方式通知到所有获奖者。颁奖活动择期举办。
4. 组织者声明
- 应征者应保证其应征作品的合法性。原创作品不得有抄袭、剽窃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如有侵权,一切法律后果由应征者自行承担。
- 应征者须按要求完整填写报名表,避免信息错填或联系方式有误导致无法联络失去参赛资格。
- 大赛组委会承诺对于应征者提交的机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对于应征作品进行严格的版权保护,且不用于本次大赛无关的任何用途。
- 大赛组委会承诺不将作品用于商业盈利(如销售专辑、广告植入),若需超出授权范围使用,需与著作权人另行签订协议。
- 参赛即视为授权大赛组委会非独占性使用参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宣传展示、赛事直播、衍生内容开发(如赛事纪录片、教学案例、出版)、学术研究及公益传播且不支付额外稿酬。
- 发现疑似侵权作品时,大赛方有权暂停或取消参赛资格,并移交证据至相关单位;若侵权行为在赛后被发现,组委会有权追回奖项并要求赔偿。
- 对已获奖作品,若因侵权被法院判决成立,大赛方有权在官网及合作平台公示侵权事实,并列入黑名单禁止参与后续赛事。
- 大赛组委会将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版权甄别。但不承担对参赛作品的版权实质性审查义务,组委会承诺在收到侵权举报后24小时内启动核查程序,并配合相关机关提供证据。
- 在法律许可的框架内,大赛组委会拥有解释权。
5. 联系方式
大赛设组委会办公室,大赛官方指定邮箱:dmc@vip.163.com
联系人:杜老师 王老师 潘老师
本文围绕“未来有数”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数字音乐大赛展开,介绍了大赛的宗旨是展现城市成就与人民生活美好,激发市民文化自信。详细说明了组织架构、赛事安排,包括征集内容、作品形式、参赛范围、要求、提交内容、报名方式、时间等,还阐述了评选及奖励办法和组织者声明等,鼓励市民积极参与,推动数字音乐文化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Weav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