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桥箱公司自主研发两款大马力拖拉机前驱动桥,突破国产农机“卡脖子”难题,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介绍了农机驱动桥的重要性、研发背景、成果以及当前两款产品的试验情况。
3月29日,记者从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机集团)了解到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一机集团旗下的桥箱公司凭借自身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不懈努力,自主研发出两款大马力拖拉机前驱动桥。这一重大成果成功突破了国产农机长期面临的“卡脖子”难题,使得大马力拖拉机的核心部件终于实现了国产化。
农机驱动桥,对于拖拉机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就如同拖拉机的“脊梁”一般。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拖拉机的牵引力大小、通过性好坏以及可靠性高低。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24年,我国200马力拖拉机的市场规模已经高达126亿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率却不足40%。
长期以来,国内大型高端农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前驱动桥,这成为了制约我国农机产业发展的一大“卡脖子”难题。面对这一困境,一机集团桥箱公司积极作为。他们深入市场调研,准确把握用户的实际需求,紧紧聚焦大马力拖拉机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同时,对标国外同类农机前驱动桥的先进技术,并且结合自身在重卡车桥模块化设计方面的丰富经验和理念。经过长达两年的艰苦技术攻关,终于实现了前驱动桥在可靠性、耐久性等关键性能指标上的全面提升。而且,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其成本大幅降低。这一成果能够很好地满足大马力拖拉机在进行深松、旋耕等高强度作业时的需求。这一自主研发成果的诞生,标志着一机集团在高端农业装备核心零部件国产化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实现了新的突破。
目前,这两款前驱动桥都取得了阶段性的试验成果。第一款高摆销前驱动桥,用户已经完成了试验样车370小时的农田重载作业路试。第二款前后摆销前驱动桥,则按照用户的要求,在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完成了温升、噪音、中值疲劳寿命等车桥台架试验。并且,在最大输入扭矩的情况下,取得了累计完成65万次的齿轮疲劳测试成绩。这些成果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目前第二款前驱动桥也已经进入装车路试阶段。
一机集团桥箱公司自主研发两款大马力拖拉机前驱动桥,突破国产农机“卡脖子”难题,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介绍了农机驱动桥重要性、研发背景及成果,还说明了两款产品试验情况,展现了一机集团在高端农业装备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上的新突破。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