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与南大携手,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再迈新台阶,聚焦!雨花台——南大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建设新进展

3月28日在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举行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建设推进会暨第三批博士后进站会议展开,介绍了该中心的基本情况、已取得的成果以及会议的相关内容,还提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对中心建设的期望。

雨花台与南大携手,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再迈新台阶,聚焦!雨花台——南大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建设新进展

这是会议现场的场景,由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供图。

在3月28日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里,一场重要的会议在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隆重举行。这便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建设推进会暨第三批博士后进站会议。据了解,该中心有着宏大的发展愿景,未来将全力构建一个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实践推广、咨政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研究中心、高端智库和创新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有3位博士后顺利进站,为中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是由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和南京大学共同提议建设的。该中心成功入选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认定的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并按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进行管理。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共有20家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是江苏省唯一入选的,这无疑彰显了其独特的地位和重要性。

南京大学校长助理丁爱军介绍,自协同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南京大学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充分整合双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学术研究方面,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在决策咨询上,为相关部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在人才培养领域,培养了一批对革命文物研究有热情、有能力的专业人才;在实践推广方面,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不断完善“强核心,大外围”机制,加强对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和服务,深化“1 2 3”链式培育机制,将高校的学术优势与雨花台的红色资源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截至目前,已经招聘了三批次共11名博士后进站,他们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承担在研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0余项,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心的科研实力和发展潜力。

在会议现场,举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活动。首先,向第三批博士后颁发了进站证书,这标志着他们正式加入到中心的研究工作中来。接着,公布了博士后“1 2 3”学术结对名单,通过这种结对的方式,促进博士后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升学术水平。随后,发布了协同研究中心课题指南及重点课题,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最后,为该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特邀研究员颁发了聘书,邀请他们为中心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此外,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杨永清代表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与实践调研基地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时与第三批博士后签订了工作协议,进一步推动了中心的各项工作。

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文利对中心建设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他强调,要以协同研究双向赋能为支撑,详细地规划目标任务和年度工作计划。在全国革命文物工作的大格局中,找准自身的特色发展定位,明确研究方向与领域。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高校组织科研的优势,凝聚众多专家学者的力量,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梯队。通过不懈的努力,推出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为革命文物的保护和研究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围绕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建设推进会暨第三批博士后进站会议展开,介绍了中心的建设情况、已取得的成果、会议活动内容以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对中心的期望,展示了该中心在革命文物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和发展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760.html

(0)
NeritaNerita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