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检察机关落实相关措施,通过检察建议推动社会治理。其中,荥阳市检察院针对企业“轻处罚重影响”问题制发检察建议,助力企业信用修复,取得显著成效并受到广泛好评,未来还将持续为企业营造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河南省检察机关积极响应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的若干措施》的号召,以检察监督办案为切入点,精准制发并全力督促落实社会治理检察建议。逐步拉长并做实了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再到源头治理的治理链条。为了进一步引导全省检察机关深度融入“四高四争先”的工作格局,以更高效、更优质的检察履职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精心评选出了一批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并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值得一提的是,荥阳市检察院的《让信用“重生” 为企业减负 用法治力量护航企业发展》被省院官微推送宣传。
让信用“重生” 为企业减负
用法治力量护航企业发展
荥阳市检察院
在商业社会中,一家小微企业仅仅因为300元的罚款,就被贴上了长达三年的“信用污点”标签。这一小小的处罚,却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企业融资受阻,投标更是无门,甚至险些被迫裁员。类似这样“轻处罚 重影响”的案例还有多少呢?如果不加以规范和整治,极有可能对当地的营商环境造成“蝴蝶效应”,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2024年,荥阳市人民检察院通过一份检察建议和一场整改行动,成功帮助2183家企业摘下了“失信帽子”,让它们能够重新轻装上阵,在市场中恢复活力。
数据赋能,高效率发现普遍问题
2024年5月,荥阳市人民检察院在办理一起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案件时,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某物流公司因为超载行为被予以300元的行政处罚,然而,相关部门却将该行政处罚信息的公示期设置为三年的最长期限,并在“信用郑州”平台上进行公示。公司负责人老张见到检察官时,满脸愁容地说:“公司因为货车超载被罚了300元,这本来只是一个‘小教训’,但没想到行政处罚信息却被挂在‘信用郑州’平台上整整三年。从那之后,公司融资变得异常困难,银行看到信用记录直接就拒绝贷款;投标资格也被取消,业务拓展受到严重阻碍,甚至为了维持运营,公司不得不考虑裁员。要不是检察院的介入,公司差点就撑不下去了。”
荥阳市检察院与相关行政机关召开磋商会
基于这样的情况,荥阳市人民检察院突出问题导向,秉持着有解思维,严格按照检察建议的制发流程,强化文书中的释法说理。随后,向荥阳市发改委提出了高质量的检察建议,针对涉企行政处罚信息归集不规范、公示期限不准确、公示制度不健全以及信息修复告知不及时等4个突出问题,提出了明确信息归集范围、规范信息公示期限、完善信息修复制度以及畅通信息修复渠道等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建议。
靶向整改,高标准推进源头治理
荥阳市人民检察院紧紧盯住检察建议的落实情况,督促发改委开展涉企行政处罚“轻处罚重影响”专项监督。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共同推进源头治理和系统治理,取得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如下:信用信息归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责任落实更加到位,信息归集工作开展得平稳有序;信用信息公示水平也有所提高,切实做到简易处罚不上传、处罚已执行的信息依法规范上传,共督促撤销或终止2021年以来6200余条行政处罚公示信息,帮助2183家企业退出信用“黑名单”;信用信息修复效果明显提升,积极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等“四书同达”制度,有力促进了新增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知晓率和成功率的双提升,引导和帮助企业及时纠正失信行为,让企业能够卸掉“包袱”,重新整装出发。
荥阳市检察院前往企业回访信用修复情况
由于成效突出,荥阳市人民检察院的经验做法被最高检转发,被河南省检察院评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代表委员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并被写入河南省检察院工作报告,受到了《河南日报》等数十家主流媒体的广泛好评。全国人大代表、海龙集团董事长徐晓表示:荥阳市人民检察院这场从“小案件”到“大治理”的跨越,不仅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了法治的温度,更为检察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板间”。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荥阳市人民检察院将持续聚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抓前端、治未病,通过个案问题寻找普遍现象,运用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优良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河南省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建议推动社会治理,荥阳市检察院针对企业“轻处罚重影响”问题,以数据赋能发现问题,制发检察建议,督促靶向整改,助力企业信用修复,取得显著成效并获广泛认可,未来还将继续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