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河北迁安钢铁企业,深入报道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当地钢铁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展现了大模型如何助力钢铁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排放,推动产业向智能化转型。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大模型正深刻改变着传统钢铁行业的面貌。近日,记者深入河北迁安的钢铁企业,实地探访了AI大模型如何“炼”出“智慧钢城”。
走进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调度指挥中心,一幅数字化管控的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巨大的主控屏幕上,各类数据如跳动的音符般不停滚动,工作人员们在各自的机位上密切协作,对厂区超过60个生产工序进行着精细的数字化管控。
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制造部智能制造室副主任张磊介绍说:“以往,‘鱼雷罐’将铁水从炼铁工序运到炼钢工序,运行时间需要40分钟以上。而当深度训练的‘鱼雷罐跟踪与铁水降温’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到管理系统中后,这一运行时间大幅压缩到了15分钟以内。”他还指着一块屏幕向记者展示铁水自动分配调度的情况,并表示:“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模型参与生产管控,公司年节省成本7000万元,年减排二氧化碳4.02万吨。”
据了解,首钢迁钢公司自2024年起就开始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深度研究、部署与训练工作。目前,公司已经在20多个工序中不同程度地融入了人工智能大模型。首钢迁钢公司制造部部长助理、数智化转型中心副主任张国红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做一次产品质量管控分析,得查阅30多张报表,花费半天时间才能实现有效汇总和挖掘。现在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最快10多分钟就解决了。未来,我们还将在审计、员工服务、客户服务等环节实现智能化。”
迁安市作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拥有全流程钢铁企业6家、钢铁深加工企业24家。迁安市数据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许敏表示,迁安市钢铁行业基础雄厚、产业链条完整,丰富的智能化、数字化应用场景需求,为钢铁产业与大模型融合找到了有力的支点。
位于迁安市沙河驿镇的河北鑫达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老牌钢铁企业,2024年入选河北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玄立强是鑫达钢铁公司转炉车间的一名资深转炉工。回忆起过去的工作场景,他说:“以前,我需要戴着防护面罩、穿着厚重防烫服,在滚滚热浪中通过观察钢水状态,凭借经验来控制炉内的温度,添加合金、石灰等各种原料。”
而如今,玄立强的工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只需坐在车间控制室的电脑前,在系统中选择炼钢所需的原材料种类、数量以及温度等生产参数,一套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就会迅速启动。“模型能够快速生成最佳的设备运行方案,然后自动控制各种炼钢设备,包括氧枪、原料添加装置、炉体倾动机构等的运行,确保钢水在最佳的条件下进行冶炼。”玄立强说。
鑫达钢铁公司智能制造推进办公室副主任王小亮告诉记者,企业已经在生产和运营等环节部署应用了10多个人工智能大模型,用于废钢判级、表面检测、设备故障预报等。“未来5年,我们计划打造72个垂直大模型,让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流程实现智慧控制、智慧制造、智慧决策,真正打造一个智慧工厂。”王小亮满怀信心地说。
许敏还透露:“据测算,目前迁安市的钢铁企业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使得全市钢铁生产连续化程度提高12%,吨钢能耗降低8%,产品质量一致性提升20%。我们将持续支持企业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形成更多场景化、定制化、个性化的专有模型,推动产业由制造变‘智造’。”
本文通过对河北迁安多家钢铁企业的走访观察,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钢铁生产各环节的应用及成效。从首钢迁钢到鑫达钢铁,AI大模型助力企业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和能耗、提高了产品质量。迁安市凭借自身钢铁产业优势,为大模型应用提供了丰富场景,未来将持续推动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