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江苏民营机器人企业:创新背后的政府力量

江苏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民营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展现出强大创新动能。以苏州吴中区一家民营机器人生产企业为例,介绍了该企业机器人的研发、应用情况,以及企业快速发展背后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和创造的应用场景等创新举措。同时还提及了当地组织的供需对接会和计划建设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综合创新中心等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措施。

江苏,作为我国首屈一指的民营经济大省,民营企业宛如璀璨繁星,在全省企业的浩瀚星空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数量占全省企业总数的 98% 左右。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江苏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里,92% 以上同样是民营企业。这两组极具说服力的数据,清晰地展现出江苏那些深耕实体经济的民营企业所蕴含的巨大创新动能。

总台记者杨光此刻正位于苏州吴中区的一家机器人生产企业。接下来,就让他带领我们走进机器人生产一线,切身感受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同时也为大家详细介绍政府为推动企业发展所采取的创新举措。

总台记者杨光说道:“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苏州吴中区一家人形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的研发部门。在我身边,大家可以看到正在进行调试的人形机器人。它们的身高和我差不多,个个就像是身高 1 米 75 的‘大帅哥’。”

这个机器人预计在今年 5 月份就要进入当地的一家装备制造企业“上班”了。它的主要任务是抓取小零件放到操作台上进行点胶,点完胶后再把零件拿回来。工程师们需要像师傅带徒弟那样,师傅操作一遍,机器人同步跟着学一遍,总共要完成 200 多次抓取“学习”。之后,还得让它经过深度学习,形成固定的程序。最后,将程序写入到另外两个机器人同伴的“大脑”中。预计到 5 月份,这三位“打工人”就可以正式去企业“上班”啦。

在户外,还有两个机器人正在为参加下个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进行最后的调试准备。

我所在的这家企业是一家民营科技初创企业,去年 1 月份才刚刚成立,但发展速度却特别快。工程师告诉我,不仅是目前看到的这几个机器人,今年企业将实现人形机器人的量产,预计年产量可以达到 400 台。

此前,像机器狗这样的产品已经完成了量产。这背后,除了研发团队多年的技术积累之外,更重要的是离不开政府的大力帮助。

这家民营科技初创企业拿到了一笔由政府发起、当地龙头企业和政府共同参与的投资基金,总额达到 1.5 亿。资金的注入对于企业来说固然重要,但通过政府组织当地龙头企业的参与同样意义非凡。对于机器人企业而言,一方面需要研发资金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来加速机器人的学习,而龙头企业的参与就为这些机器人提供了“培训”场景。

今年春节过后,已经有小批量的机器人进入了龙头企业“学习和工作”。同时,龙头企业多年积累的一些供应链的资源也为这家机器人企业开放共享。政府与龙头企业形成合力,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初创科技企业的加速成长。

实际上,不仅是这家企业,在苏州市吴中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已经超过 1000 家,产业规模达到 1600 多亿元。在产业发展的背后,有着诸多创新要素的有力保障。

比如,由当地工信部门组织的小型供需对接会。一边是有机器人需求的生产型企业,另一边是机器人企业的代表,双方进行对接,一方提出需求,一方给出解决方案。像这样的对接会今年在这里已经是第三场了。我还发现了一个变化,在前两场对接会中,不仅有工信部门组织,还有民政部门带领的养老企业需求端和文旅部门带领的文旅场景需求端参与。甚至,当地的招商部门还会带着尚未落地的企业也来参加。

今年,苏州还计划建成具身智能机器人综合创新中心。该中心将充分利用多方科技创新资源,结合全市主导产业需求,建成涵盖研发创新、场景测试、产业孵化等多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以机器人产业为切入点,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吴中区一家民营机器人生产企业的发展情况,展现了江苏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政府通过提供投资基金、组织供需对接会、计划建设创新中心等举措,联合龙头企业,为初创科技企业提供资金、应用场景和供应链资源等支持,推动了当地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Ambitiou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171.html

(0)
AmbitiousAmbitious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