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美俄乌三方在沙特利雅得举行的会谈展开,深入剖析了美国、乌克兰和俄罗斯三方在会谈中的不同立场、背后的利益考量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揭示了这场和谈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在美俄乌三方会谈之后,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普京通过与中朝通气,仿佛稳坐钓鱼台,而真正着急的似乎变成了美国。
3月23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的一家豪华酒店内,美俄乌三国代表团齐聚,开启了一场被外界寄予厚望、称之为“和平曙光”的谈判。这场由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牵线搭桥的会谈,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戏剧性的色彩。
会谈前,特朗普就高调宣称将在4月20日前促成俄乌全面停火。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连声附和,称会谈“有益”。然而,就在此时,普京却在会谈前夕派出特使紧急访问中国与朝鲜。
当聚光灯聚焦在谈判桌上时,三方的心思其实早已昭然若揭。乌克兰在这场会谈中不过是美国主导下的“背景板”。美国迫切希望通过一份停火协议来挽回自身的政治颓势,而俄罗斯则借助与中朝的紧密联系,稳坐钓鱼台,将压力反向抛给了美国。
那么,面对这场各方各怀心思的和谈大戏,它真的能为俄乌带来和平吗?
先来看会谈的发起者美国。早在会谈开始前,特朗普就定下了4月20日停火的目标,并且大肆宣扬。外界很多人觉得这不过是特朗普的一厢情愿,毕竟如今俄罗斯在战场上已经占据了优势,为何要听美国的安排主动讲和呢?
但特朗普的自信并非毫无缘由。自2024年重返白宫以来,他多次公开强调“只有我能解决俄乌冲突”,并将推动停火作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筹码。此次利雅得会谈前,美方释放出极为乐观的信号。美国国家安全助理华尔兹声称,俄罗斯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灵活性”,特朗普本人更是在社交媒体上喊话普京,称其为“理性且值得尊重的对手”。美国中东特使维特科夫甚至搬出二战历史,试图淡化俄罗斯的威胁,称“普京不想占领欧洲,这与希特勒完全不同”。
然而,美国的急切背后隐藏着多重危机。2025年初,拜登政府遗留的对乌援助法案在国会陷入僵局,共和党强硬派要求优先解决国内经济问题,而乌克兰战场的消耗却仍在持续。仅过去一年,美国就已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45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更关键的是,特朗普需要一场外交胜利来巩固自己的支持率。在之前的大选中,他仅以微弱优势胜出,若能在4月20日前达成停火,无疑将为其2026年中期选举注入一剂强心针。
相比之下,泽连斯基的处境就显得有些尴尬了。3月23日美乌会谈结束后,他公开表示“俄罗斯才是停火的阻碍”,并呼吁美国加大对俄施压。但知情人士透露,这场会谈的实质内容仅限于“技术性讨论”,比如如何保护乌克兰的能源设施、在黑海划定临时停火区等。而乌方提出的核心诉求,如恢复1991年边界、追究俄罗斯战争责任等,均未被纳入议程。
这种落差源于乌克兰的弱势地位。自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乌军已失去约18%的领土,东部顿巴斯地区的防线在俄军的持续炮击下也已岌岌可危。尽管美国提供了“海马斯”火箭炮和F – 16战斗机,但乌军的反攻始终未能突破俄军防线。更致命的是,欧洲盟友的援助正在不断缩水。德国2025年对乌军援预算削减了34%,法国则推迟了新一轮坦克交付计划。一名欧洲外交官直言:“乌克兰必须面对现实——没有美国的支持,他们连谈判桌都上不了。”
与美乌的焦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罗斯的从容。3月20日,俄外长拉夫罗夫突然访问北京,与中国高层商讨“重大国际问题”;次日,俄副外长鲁登科飞抵平壤,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会晤。尽管具体内容未公开,但俄方随后宣布“与中朝达成重要共识”。这一连串动作被外界视为普京的“战略铺垫”,既向美国展示了其“非孤立”地位,也为谈判争取了更多的筹码。
俄罗斯的底气来自战场与能源的双重优势。在军事层面,俄军目前已控制乌克兰约22%的领土,并在哈尔科夫至赫尔松的弧形战线上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在经济层面,尽管西方制裁导致2023年俄罗斯GDP下降2.1%,但其通过向印度、土耳其等国家打折出口原油,仍保持了每天8.6亿美元的收入。此外,俄罗斯与伊朗、委内瑞拉的“反制裁联盟”也在不断扩大,三国近期签署协议,同意以本币结算石油贸易,进一步削弱了美元霸权。
利雅得会谈的核心分歧在3月24日的美俄对话中暴露无遗。美方提出“三步走”方案:先实现黑海停火并恢复粮食出口,再向乌克兰派遣联合国维和部队,最后通过国际仲裁解决领土争议。但俄方代表当场回绝,强调“任何谈判必须以承认现状为基础”,即乌克兰必须割让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并承诺永不加入北约。
毕竟对于北约东扩,普京一向十分敏感。早在2007年他就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警告称:“北约的边界已逼近俄罗斯,这是对我们生存空间的挤压。”如今,俄方将乌克兰中立化视为停火的“绝对前提”,但美国与北约均未对此松口。
面对俄罗斯的强硬,特朗普的“速成计划”遭遇了重挫。3月24日晚,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明确表示:“在元首会晤前,必须完成复杂的技术性谈判。”这实际上否定了4月20日停火的可能性。
其实走到这一步,很大程度上要怪特朗普自己。谁让他一上台就宣布要停止援助乌克兰,这无疑是泄露了自己的底牌。听到这个消息后,普京或许会直接乐开了花,毕竟美国不想援助乌克兰,俄罗斯赢的希望就大多了。这反应到战场上,就是如今俄军敢于制定和实施更加大胆和激进的作战计划,而乌军在面临不利局势时的战斗意志也会大为下降。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如果还想让俄乌停战,那么可能会被迫转向施压乌克兰。2024年竞选期间,他曾公开质疑“美国为何要为乌克兰花钱”,并暗示“有些地区历史上本就属于俄罗斯”。若俄罗斯坚持领土要求,美国或许会默许乌克兰做出让步,以换取“停火协议”的表面成果。但这种选择风险极高,一旦乌克兰主权被交易,美国在欧洲的威信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这场利雅得会谈尚未结束,但结局似乎早已注定。乌克兰在会谈中的“走过场”暴露了其作为棋子的无奈,美国的“拉拢俄罗斯”暴露出战略焦虑,而俄罗斯的“稳坐钓鱼台”则依托于与中国、朝鲜的深度捆绑。当各方在谈判桌上争夺利益时,真正的代价正由乌克兰民众承担,超过1300万人流离失所,数千座城市化为废墟,而和平依旧遥不可及。
本文详细分析了美俄乌三方在利雅得会谈中的立场和利益诉求。美国因国内政治和经济压力急于促成停火,乌克兰处于弱势地位,诉求难以实现,而俄罗斯凭借军事和能源优势以及与中朝的合作从容应对。会谈核心分歧巨大,特朗普停火计划受挫,未来美国或施压乌克兰,但此举风险极高。这场和谈的复杂性凸显,而乌克兰民众仍在承受战争的巨大痛苦,和平之路依然漫长。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6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