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养老,年轻人助力智能养老变革,养老事业新跨越:从“保基本”到“优服务”

本文围绕我国养老事业展开,讲述了90后人大代表格西王姆推行“年轻化”养老模式的故事,阐述了养老事业从“保基本”到“优服务”的跨越,提及科技赋能养老的趋势,强调年轻人在养老服务业中的重要作用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众多故事里,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马尔康市养护院院长格西王姆的经历格外令人动容。这位90后的年轻院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年轻化”养老模式。她就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传统的养老领域,不仅精心守护着老人们的尊严与生命质量,更为养老事业注入了年轻时尚的活力。这一个小小的故事,其实从一个独特的侧面,清晰地折射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正实现着从“保基本”到“优服务”的重大跨越。

养老,无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民生课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政策机制,大力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老有所养”,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蕴含的意义却远不止让老年人获得基本的生活照料。它还包括让老年人能够保持情绪愉悦,真切地感受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幸福感。

在养老院里,格西王姆开展了一系列别出心裁的活动。她带着老人们拍摄短视频,让老人们在镜头前展现自己的风采;教老人们涂指甲油,让他们的双手也能焕发出别样的光彩;组织老人们演舞台剧,让他们仿佛回到了青春年少的时光;甚至还为老人们补办婚礼,让他们重温爱情的甜蜜。这些“年轻化”的大胆尝试,彻底打破了人们对老年生活的固有想象,让老人们身心都沉浸在愉悦之中。要知道,老年人并不等同于暮气沉沉,他们也绝没有失去生活的色彩,他们同样需要尊严。养老,也绝非仅仅是让老人们有吃有穿、有人照料这么简单,激发老人们对生活的好奇和热情,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在当下这个时代,科技赋能养老服务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大势所趋。在数字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对养老服务的渗透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大力鼓励养老机器人等智能养老设备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近日正式发布了由中国牵头制定的世界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这项标准充分依据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各类养老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等提供了科学的基准,必将引领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照料和护理的水平,还将进一步增强老年人融入社会的能力。此外,我们还要帮助老年人学会使用各类智能设备,以此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在人工智能时代,许多新生事物并非仅仅属于年轻人,它们同样属于老年人,并且将造福于老年人。这也启示我们,对待老年人需要多一些主动性和积极性。

年轻人,是养老服务业的中坚力量,也是推动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支持性力量。然而,目前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总体规模相对有限,而且一些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相关能力也有所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我们应该让年轻人深刻认识到,养老护理绝不是边缘职业,而是值得他们投身其中的事业。在此过程中,需要从供给侧的角度完善相关政策,引导更多年轻人进入养老服务业。要推动年轻人更新就业观念,积极面对养老服务业发展所形成的丰富需求,主动融入养老服务业这一新兴产业。同时,借助年轻人对科技前沿的捕捉和利用能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养老服务业深度融合,从而引领养老服务业的智能化变革。

本文通过讲述格西王姆的“年轻化”养老模式,阐述了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从“保基本”到“优服务”的转变,强调科技赋能养老的趋势以及年轻人在养老服务业中的重要性。呼吁完善政策引导年轻人投身养老事业,推动养老服务业智能化变革,以满足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6602.html

(0)
MeganMegan
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