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中国对外发展援助的“小而美”项目,介绍了其最新进展、未来计划以及在全球南方国家取得的显著成效,展现了中国在国际发展合作中的积极贡献。
在中国开展的对外发展援助工作中,一系列数据格外引人注目。截至目前,中国已开展 1700 多期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并且计划向全球南方国家提供 10 万个研修培训名额。同时,随着时代发展,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正逐渐成为中国援外工作的新关注点。
3 月 17 日,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在京举行例行记者会。会上,新闻发言人李明详细介绍了中国对外发展援助“小而美”项目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规划。
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优先事项,中国援外“小而美”项目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接地气、聚人心,以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各地,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落地生根,已然成为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长期以来,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受援方的实际需求,对外发展援助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农业、医疗卫生等多个重要领域,一批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快的项目相继落地,进一步擦亮了民心相通的金字招牌。
比如在莱索托,“10 平方米菌草菇栽培模式”为缺地农民带来了新的生活希望。通过这种模式,农民们每年能够产出 1.2 吨新鲜菌草菇,生活有了稳定的保障。在布基纳法索,自从引进中国的杂交水稻后,该国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基本实现了大米“零进口”的目标。在马达加斯加,中国援建的一条 19 公里的公路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条公路连接了该国重要的鸡蛋产区,显著改善了养殖户鸡蛋的运输条件,减少了鸡蛋破损,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其为“鸡蛋路”。
2024 年 2 月 15 日,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鲁班工坊中方负责人与当地教师交流教学内容。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时间来到 2025 年,中国援外“小而美”项目又有了哪些新的进展呢?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水平的长足进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蓝色经济等前沿领域,正逐渐成为援外工作的新关注点。
以 2021 年揭牌运营的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为例,它被非盟确定为面向全非洲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在工坊实训室门口的照片墙上,张贴着企业主动寄来的毕业生工作照。如今,鲁班工坊的毕业生已遍布非洲多个国家。
埃塞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副校长加布雷格齐亚贝尔介绍说:“工坊的专业设置面向工业传感器、机电一体化、工业控制、工业机器人等四个方向。随着鲁班工坊惠及更多国家,将帮助更多非洲年轻人实现高质量就业。”
新闻发言人李明透露:“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2025 年计划实施 2000 余个援外培训项目、培训 5 万多人,涵盖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17 项目标。未来中方将紧密围绕三大全球倡议设计项目,向全球南方国家提供 10 万个研修培训名额。”
2024 年 3 月 28 日,外国留学生在福建农林大学国际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食用菌菇实验室了解菌草菇的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正所谓“大道不孤,众行致远”。据悉,中方积极汇聚多元发展资源,将 40 亿美元的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打造成多边“小而美”民生项目的主要动力源。目前,中国已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粮食计划署、工业发展组织在内的 20 多个国际组织在基金框架内开展合作。
李明表示:“我们将继续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落实落细,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新动能。”
一个个看似微小却充满魅力的“小而美”项目,正汇聚起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大心愿”。
本文介绍了中国对外发展援助“小而美”项目的新进展和未来计划,展示了项目在全球南方国家的成效以及在前沿领域的拓展。中国通过这些项目汇聚多元资源,与国际组织合作,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一个个“小而美”项目正凝聚成推动全球发展的大能量。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