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中国餐饮企业出海这一热点现象,详细介绍了中国餐饮企业在海外的发展现状,包括门店数量、市场规模、品类多元化等。同时,深入分析了餐饮企业出海在门店选址、产品本地化、供应链建设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策略和成果。
在太平洋的波光中,在异域的街巷里,中国餐饮正以独特的魅力绽放光彩。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餐饮的出海故事。
回溯到2024年1月,在海底捞菲律宾首家门店的开业现场,热闹非凡,顾客们排着队,满心期待地准备品尝那熟悉又诱人的火锅味道。这一场景,是受访企业供图记录下的中国餐饮海外发展的生动瞬间。
在遥远的太平洋岛国瑙鲁,人们围坐在一家中餐馆里,欢声笑语,共享美食。新华社记者王申用镜头定格了这一温馨的画面。
画面中,吴绍华(中)笑容满面地与到店顾客合影留念。这背后,是中国餐饮在海外收获认可的美好见证。
2012年,海底捞在新加坡克拉码头的第一家海外门店开业,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中国餐饮国际化探索的涟漪。此后,海底捞如同一位勇敢的开拓者,在美国、韩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和地区不断落子设店。12年的出海征程,122家海外餐厅,这些餐厅如璀璨的明珠,遍布四大洲、14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数字,不仅仅是海底捞的辉煌成绩,更是中国餐饮品牌加速出海的有力证明。
近年来,中国餐饮企业出海迎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中国餐饮出海发展报告2024》的数据显示,目前海外中国餐饮门店已经发展到近70万家,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而且,中国出海餐饮品类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态势,新茶饮、火锅、地方菜、特色小吃等众多品类纷纷香飘海外,满足着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味蕾。
门店选址有讲究
上个月,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一家茶饮店的开业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中国新茶饮品牌喜茶在此落地一家门店,其独家的茶饮产品和别具一格的装潢,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体验打卡。纽约时代广场,这个被誉为“世界的十字路口”的地方,见证了中国新茶饮的魅力绽放。
另一家新茶饮品牌也将目光投向了纽约。该奶茶品牌负责人表示:“这里消费者消费能力强,有着多元的商业环境和庞大的华人社区。在这里落户,品牌能够迅速融入当地市场。”纽约,这座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城市,成为了中国餐饮品牌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选择之一。
新加坡,同样是中国餐饮品牌出海的重要一站。在新加坡的城市街头,农耕记、太二酸菜鱼、蜜雪冰城等招牌格外醒目,吸引着不少顾客停下脚步。新加坡与中国地缘相近,华人占比高,这使得它成为了诸多中餐品牌的出海优选之地。新加坡维众餐饮咨询公司创始人任悦表示,商场是餐饮选址的主要地点,新加坡商场密度高,非常适合餐饮连锁化发展。
行业人士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日益加深,中国美食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升。同时,中餐企业在人才结构、知识结构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不断提升,为餐饮企业出海迎来了重要机遇。
为了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众多连锁品牌和上游供应链企业加快了出海的步伐。如今,中餐门店已遍布全球18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海,已成为当下许多中餐企业发展的关键词。据专业人士预测,到2026年,海外中式餐饮市场规模有望达409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4%。
新加坡的克拉码头、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泰国曼谷暹罗商区、韩国首尔弘大商圈……多个国家的核心商圈、地标建筑迎来了越来越多的中餐招牌。消费者无需远渡重洋,在家门口就能品尝到地道的中国味。
好产品打动消费者
海外餐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这场“出海潮”中,如何抢占市场高地,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成为了出海餐饮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产品本地化,是出海餐饮企业的必修课。不少出海中餐企业敏锐地洞察当地消费者的饮食习惯,积极进行本土化创新,用优质的产品打动消费者。
近年来,沙县小吃在海外“圈粉”无数,其门店已经开到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55岁的吴绍华是福建沙县人,2022年,他在葡萄牙波尔图开启了自己的沙县小吃事业。吴绍华说:“顾客主要是葡萄牙本地人,大多是回头客。”许多喜欢吃沙县小吃的葡萄牙人,在朋友聚会、与家人过生日时,都会选择到他的餐厅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
回头客的不断增加,离不开吴绍华对菜品的本土化创新。为了迎合当地人的口味,吴绍华对烹饪方式和菜品进行了调整,以“炒、煎、炸”为主,推出了100多款套餐,备受顾客喜爱。
2023年,海底捞首次进驻中东市场。阿联酋迪拜门店在运营过程中遇到了当地文化和饮食习惯的挑战。面对中东多元的文化背景,阿联酋门店根据当地人口味进行了菜品改良,如采用符合当地口味的香料调配鸡肉;推出“海娜手绘”服务,每逢节庆为顾客免费提供手绘祝福,同时还在等候区域设置了玫瑰水洗脸仪式等。到门店用餐的阿联酋消费者说:“这些服务迎合了本地礼仪,我们既享受火锅,又感受到了贴心的文化关怀。”
本地化的另一个重要抓手是员工本地化。海底捞自出海起,就把海外员工本地化定为目标之一。海底捞柬埔寨门店经理刘元庆表示:“我们非常重视人才本地化,目前团队中超过70%的员工均来自当地。我们还开展了中文、英语和当地语言的培训,确保沟通顺畅。”目前,在美国、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地,海底捞都成功培养出当地土生土长、会多种语言的门店经理。
特海国际(海底捞海外业务主体)品牌总监汪万明说:“雇用本土员工,能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服务,提升顾客就餐体验。”
从产品出海到供应链出海
中餐出海,其供应链也要同步走出去,这是餐饮品牌在海外市场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整合资源、降低成本,越来越多的中餐品牌重视建立供应链体系。
在湖南桂东,鲜红欲滴的辣椒大串大串地挂满枝头,在阳光下火红一片。这是湘菜品牌农耕记的辣椒种植基地。农耕记还在湖南进行鸡、鱼养殖和腊肉制作,食材直供海外。创始人冯国华表示,农耕记始终坚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对品质要求很高,从空气、水、土壤到品种,严格把控食材的每个环节。在冯国华看来,只有建立起供应链体系,才能为品牌走出湖南、走向海外奠定坚实基础。
凭借供应链的优势,农耕记的国际化进程迅速推进。2023年10月,新加坡首家门店正式开业;12月,第二家门店也顺利开张。目前,农耕记正持续拓展海外市场。
中央厨房是供应链中负责集中加工、生产食品的关键环节。海底捞的供应链体系以区域性中央厨房为核心,将本地采购和国际配送结合,从而降低成本和缩短供应周期,确保关键食材的品质和口味一致性。特海国际相关负责人说:“新鲜食材在本地购买,而特色辅料则在中国进行统一采购,通过各国市场的中央厨房进行标准化处理,再配送至门店。”
目前,不少餐饮品牌,如茶百道、蜜雪冰城等都在海外采用中央厨房的模式,通过集中生产和配送,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保证产品的标准化和稳定性。
展现中国文化魅力
中餐出海,不仅将中国美食带到了世界各地,更成为了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中国火锅品牌加速拓展海外市场,让全球消费者通过沸腾的火锅感受中国文化魅力。在英国伦敦海底捞旗舰店,演员身着蜀绣戏袍,表演“喷火”“变脸”绝技。消费者在品尝火锅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精彩的中国川剧表演。每场表演后,总有外国顾客询问“SichuanOpera”的历史渊源,火锅店仿佛化身为“移动的巴蜀文化展馆”。
从纽约消费者追捧的茶香,到深受东南亚消费者欢迎的新式奶茶,中国新茶饮出海既是商业版图的扩张,也成为了传播东方文化的新表达。中国传统茶文化饱含着对自然的尊崇、对生活的热爱,蕴含着充满诗意的东方美学。中国新茶饮从中汲取灵感,走向世界,成为年轻群体感受东方美学的新载体。
数据显示,全球茶饮市场规模2022年达30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增长至5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3%。新茶饮在全球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如何将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竞争力,仍需品牌在标准化与本土化、效率与体验之间找到答案。正如一家新式茶饮品牌负责人所说:“希望通过新茶饮将中国文化理念传播到海外。”
沙县小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沙县人拼搏精神的象征。吴绍华经常向葡萄牙顾客介绍沙县小吃的历史,并教顾客如何使用筷子。用筷子吃饭,让顾客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越来越多当地顾客到店用餐时选择使用筷子。
中国美食香飘全球的背后,是高品质的产品、用心的服务。一道道中国美食、一杯杯中式茶饮,不仅在舌尖上留下美味的记忆,更成为了沟通中外人民心灵的文化纽带。
本文全面展现了中国餐饮企业出海的蓬勃态势。从海底捞等品牌的海外布局,到各类餐饮品类的多元发展,体现了中国餐饮在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在门店选址上,企业精准把握市场特点;产品本地化和员工本地化策略,让企业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供应链的建设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通过美食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中国餐饮出海正以美食为媒,在海外书写着精彩的篇章。
原创文章,作者:Ro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