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3月27日公布的5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修改单,详细阐述了其中关于“零添加”、食物过敏、盐油糖标示等内容的明确规定,以及这些规定对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维护公众健康和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零添加”的食品真的不含任何添加物吗?又该如何避免盐、油、糖的过量摄入呢?别担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3月27日公布了5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修改单,这些疑问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此次公布的标准中,消费者特别关心的“零添加”、食物过敏、盐油糖标示等内容,均有了明确规定。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维护公众健康,推动食品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亮点一:杜绝“零添加”等消费误导
在市场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食品打着“不添加”“零添加”的旗号,宣称自己更加健康优质。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此前一些食品标签上的信息常常会给消费者带来误导。
就拿某款果汁饮料来说吧,它的食品标签上写着“不添加蔗糖”,可蔗糖仅仅是“糖”这个大家族中的一员,其配料表中可能还含有果糖、果葡糖浆等其他糖类。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指出:“这类产品所声称的‘不添加蔗糖’并不意味着产品中不含有糖,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误解。”
为了避免这种误导消费者的情况发生,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实施后,预包装食品将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此外,根据新标准,如果食品名称中提及了某种配料或成分,就需要在食品标签里标示其含量。比如燕窝月饼,就必须标示出燕窝的含量。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中心主任朱蕾表示,新标准强化了定量标示要求,就是为了规范行业乱象,引导消费者形成正确的消费认知。
亮点二:致敏物质需强制标示
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食物过敏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影响食品安全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为了尽可能降低食物过敏的发生概率,此次公布的新标准要求强制标示食品中的致敏物质信息。
朱蕾介绍,当预包装食品使用含麸质的谷物、甲壳纲类、鱼类、蛋类、花生、大豆、乳、坚果八大类食品及其制品作为食品配料时,需要在配料表中以加粗、下划线等强调方式,或者在配料表下方通过致敏物质提示语,来提示食品中含有的致敏物质。
朱蕾还提醒道:“有食物过敏史的人群,以后可以特别关注食品标签上致敏物质的提示信息。”
亮点三:婴幼儿需求得到特别关注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是专门为患有特殊疾病或处于特殊医学状况下的宝宝设计的。本次修订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新增了生酮配方、防反流配方、脂肪代谢异常配方等6个产品类别。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营养一室主任方海琴介绍,新增的这些产品主要服务于患有难治性癫痫、生长发育迟缓、脂肪酸代谢吸收障碍等特殊医学状况的婴儿,同时也覆盖了部分罕见病的婴儿群体。
此外,新修订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标准、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标准,也针对婴幼儿群体的特殊要求,在扩大产品品类、营养成分指标、添加糖供能比等方面做了补充和修订。方海琴表示:“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基础,合理设置指标和范围,能够确保给宝宝的食品营养充足且安全。”
亮点四:减少盐油糖可看营养标签
要想科学选购食品,首先要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这就离不开营养标签的帮助了。
新版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要求,强制标示内容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饱和脂肪(酸)和糖两项,同时增加标示“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邓陶陶介绍,高盐、高脂、高糖等不合理膳食是引起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落实减盐、减油、减糖“三减”健康生活方式,需要完善营养标签,这样消费者就能根据自身需要更好地控制能量、脂肪、糖等的摄入。
邓陶陶还提到,为了引导食品产业向营养化转型,促进饮食健康消费,新标准还允许企业采用图形、文字等方式对营养标签进行补充说明。比如可以使用消费者熟悉的油和盐替代脂肪和钠,用“卡”替代“千焦”,也可以使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宝塔图形和核心推荐条目来宣传合理膳食和“三减”。
亮点五:食品标签将“可听”“可播”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食品标签上的字体太小而看不清上面的信息。不过以后就不用担心啦,用手机扫一扫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食品数字标签,还能通过页面放大、语音识读、视频讲解等多种功能了解食品信息。
根据新版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数字标签将陆续应用到各类食品包装上,这样就能避免部分消费者因字体小而找不到、看不清食品标签的问题。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一室副主任于航宇介绍:“数字标签没有版面限制,食品的配料表、贮存条件、营养成分等信息将更加便捷易获取。同时,也可以丰富监管手段。”
根据新版标准要求,对数字标签扫码后,一级页面即展示标签信息,不得设置影响消费者阅读标签的干扰因素,如弹窗、信息采集页等。
保障食品安全,让标准更科学,让你我更健康!
本文围绕国家公布的5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修改单展开,详细介绍了避免“零添加”消费误导、强制标示致敏物质、关注婴幼儿需求、完善营养标签、食品标签“可听可播”等亮点内容,这些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维护公众健康,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Ro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6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