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新耀:年度业绩超预期,三款产品助力商业化盈利

本文聚焦云顶新耀2024年度业绩报告,详细介绍了公司全年收入情况、商业化盈利成果,重点分析了核心产品耐赋康的销售与医保落地进展,还提及公司自研产品尤其是两款治疗性肿瘤疫苗的临床阶段新动态。

在3月26日,云顶新耀(HK01952,股价53.9港元,市值176亿港元)正式对外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报告。这份报告带来了令人欣喜的消息,公司全年收入达到了7.07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同比增长幅度高达461%,成功超额完成了7亿元的既定目标。值得一提的是,云顶新耀在此次报告中宣布,公司首次实现了年度商业化层面的盈利,这无疑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云顶新耀能够在商业化层面实现盈利,主要得益于三款已上市产品的成功商业化落地。其中,全球首个对因治疗IgA肾病(一种肾小球疾病)的药物耐赋康表现尤为亮眼,年内实现了3.534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幅度惊人,达到了1581%。而且,随着耐赋康被纳入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其未来的市场放量有望进一步加速。

在3月26日进行的业绩说明会上,云顶新耀方面透露,耐赋康的医保落地情况完全符合公司预期,目前整体进展比较顺利。今年一季度,已经有超过1万名患者使用了耐赋康。随着医保政策落地执行的持续推进,耐赋康的医保放量情况有望持续向好。毕竟,IgA肾病市场规模足够大,完全可以容纳多款药物共同存在。同时,耐赋康作为对因治疗药物,有较高的可能性与其他对症治疗药物进行联用,这也为其未来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不过,目前耐赋康的市场放量还受到其价格因素的限制。按照云顶新耀此前公布的价格,如果按照每个月用药一盒、连续使用9个月的用药方案估算,患者使用一个疗程耐赋康的治疗费用在17万元左右。好在2024年11月,耐赋康被纳入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成为目前唯一医保覆盖的IgA药物,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药物的市场推广。

公司预计,将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70%核心市场的耐赋康医保覆盖,快速推进目标医院完成医保落地,具体途径包括通过医院准入或双通道药房。同时,公司还计划通过由200名左右销售代表组成的专业肾科团队,将目标医院扩展至约800家,覆盖超过70%的耐赋康潜力市场。

再来看公司的整体业绩情况,报告显示,虽然公司全年收入大幅增长且实现了商业化盈利,但净亏损为10.41亿元,与2023年的8.45亿元相比有所扩大。净亏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2024年上半年与mRNA(信使核糖核酸)新冠疫苗有关的无形资产的一次性、非经常性减值亏损。不过,剔除无形资产减值亏损后,亏损净额收窄至6.85亿元。

除了耐赋康,全球首个氟环素类抗菌药物依嘉也为公司的商业化盈利做出了贡献,实现收入3.528亿元,同比增长256%。

云顶新耀:年度业绩超预期,三款产品助力商业化盈利

图源:云顶新耀业绩说明会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云顶新耀实现销售的三款药物均为引进管线,公司的自研实力还需要通过产品来进一步验证。云顶新耀目前持有的自研产品均以肿瘤为适应证,包括三款疫苗产品、一款自体生成CAR – T产品。

按照公司披露的进展,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6已进入临床阶段,并于今年3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通用型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4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已获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成为公司首款自研进入全球临床阶段的mRNA肿瘤治疗性疫苗,公司预计将于2025年在中国递交EVM14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

EVM14是市场目前最关注的品种之一,拟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临床前研究显示,EVM14能够诱导免疫记忆,展现出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的能力,有望让患者实现“长期无癌生存”的获益,在肿瘤治疗领域极具开拓性意义与潜在价值。此外,临床前研究还证明了EVM14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如PD – 1或PD – L1抑制剂)的联用可以显著增强抗肿瘤活性,支持在临床上对联合用药的探索。

云顶新耀2024年度业绩报告情况,公司全年收入大幅增长且首次实现年度商业化盈利,主要得益于三款已上市产品的商业化落地,其中耐赋康表现突出但放量受价格限制,医保落地进展顺利有望加速放量。同时,公司净亏损有所扩大主要因无形资产减值亏损。目前公司销售药物多为引进管线,自研实力待验证,两款治疗性肿瘤疫苗进入临床阶段,具有较大潜在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Weav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6494.html

(0)
WeaverWeaver
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