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郯城县推行“社区微业”模式,以社区为载体创新就业服务,通过多种举措让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还介绍了具体案例及取得的成效。
在3月27日,有一则来自郯城县的就业新消息格外引人注目。在临沂市郯城县,一场悄然兴起的变革正在发生,“社区微业”这股新风,如同温暖的春风,正缓缓改变着当地居民的生活面貌。当地以社区作为重要载体,积极创新就业服务模式,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盘活社区内的闲置资源、精心培育微型工坊、用心搭建供需平台等,成功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在郯城街道东城社区,临沂琦轩服饰有限公司敏锐地捕捉到了社区发展的潜力。该公司充分利用社区内闲置的1000平方米场地,精心打造了社区“微工坊”。公司采用“订单式生产 精准化培训”的创新模式,让一百多名居民梦想成真,实现了“出家门进厂门”的就业转变。
临沂琦轩服饰有限公司东城社区分厂负责人徐丽向记者透露:“我们厂目前大概有100名员工,他们都是附近的老百姓。这些居民在接受技能培训之后,来到我们厂上班。在这里,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不仅获得了稳定的收入,还找到了生活的新方向。”
自去年开始,郯城街道东城社区就坚定不移地打造社区“微工坊”。社区积极鼓励居民设立家庭“微作坊”,并且组织开展社区“微招聘”活动。社区还随时征集居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定期开展家门口适龄化培训,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就业技能,让大家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郯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股股长郑未名介绍:“郯城县自实施‘社区微业’行动计划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已创建社区微工坊36处,家庭微作坊3千余个,带动了12000余人就业。同时,组织开展社区微招聘、招聘大集等各类招聘活动50余场次,促进了4000余人实现就业。”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社区微业”模式在促进就业方面的强大力量。
本文围绕郯城县的“社区微业”展开,介绍了其以社区为依托创新就业服务的模式,通过具体案例展现了该模式让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成果,以及在促进就业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体现了“社区微业”对改善居民生活、推动地方就业的积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