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介绍了AI在高校就业服务中的应用,包括AI辅助简历优化与面试模拟、“AI助手 + 专家团队”混合服务模式等,还提及招聘会的创新举措以及未来就业服务需平衡技术与人文关怀等内容。
在当今时代,人工智能的浪潮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席卷千行百业。当AI这一前沿技术与就业这一民生大事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又会给就业市场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呢?
教育部日前正式启动了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在这一行动的推动下,不少高校积极探索创新,开发出了AI辅助的就业指导工具,致力于为毕业生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就业服务。
AI辅助简历优化与面试模拟
大家都知道,简历就像是求职的敲门砖,一份优秀的简历往往能为求职者打开职业大门。东北林业大学最近举办了“简历午间门诊(升级版)”活动。在活动现场,一台台先进的AI设备发挥出了强大的功能,仅需3秒,就能生成多维度的简历诊断报告。这份报告可不简单,它不仅会详细标注内容匹配度、关键词优化等硬指标,还会深入分析“职业形象定位”“成长路径逻辑”等软件要素。
东北林业大学大三学生赵咏颜体验了学校新投入使用的AI面试模拟舱。她表示,通过大数据算法,AI能够全面且高效地让她了解自己现有的优势,以及还需要做哪些准备。而且,面对AI面试官,她反而感觉更加放松,没有了面对真人面试官时的紧张感。
在AI面试区,环境模拟系统会根据“应聘者”的简历生成个性化的问题。同时,系统摄像头会同步捕捉应聘者的微表情与肢体语言,精准指出他们在面试中存在的问题,并生成一份详细的多维度简历诊断报告。
开发AI辅助的就业指导工具,已经成为不少高校今年助力毕业生就业的新举措。东北林业大学副校长张春雷介绍,学校除了引入AI面试模拟舱、AI简历分析系统外,还推出了“未来简历”与“实战简历”双区诊疗模式等多维指导形式,充分运用AI技术为学生提供精准的求职辅导。
“AI助手 + 专家团队”混合服务模式
虽然技术正在不断重塑就业服务价值链,但教育所蕴含的人文温度始终不会改变。多所高校正在积极建立“AI助手 + 专家团队”的混合服务模式,旨在为毕业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就业方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智能化工具的应用大大提升了人才供需匹配效率,优化了求职指导服务。
储朝晖进一步指出,在当前的情况下,AI在就业方面的辅助作用主要体现在信息传输上。一些企业可以利用AI来传递和筛选信息,从而减少在招聘过程中的工作量。
当前,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全国城市巡回招聘会河南站首场招聘会上,特别设置了数智体验区。这个体验区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造了创新型就业服务平台,能够为高校毕业生精准推送匹配的岗位信息。
为了给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好的政策咨询和便捷服务,招聘会现场还设立了就业创业综合服务专区。该专区不仅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就业政策宣讲等“一站式”服务,还面向求职者进行求职避坑科普、劳动权益保护宣传等,全力帮助高校应届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河南省新乡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陈凌雨介绍,近期他们高频次多场次地进校园开展招聘活动,结合前期的人才需求征集和校园招聘,努力实现企业与毕业生求职的精准匹配。
减少不必要包装 展现真实优势
随着人工智能 + 行动的持续推进,人才招聘服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未来,如何在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智慧就业服务迭代的关键命题。储朝晖表示,新技术虽然提升了招聘效率,但更多的是起到辅助作用,要实现校企的精准对接,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储朝晖还提醒大学生,在使用AI时,要确保填写的信息准确真实,减少不必要的包装,将自己真正的优势展现出来。无论AI发展到何种程度,在招聘和录用过程中,它都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具体的使用程度要由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
本文围绕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介绍了AI在高校就业服务中的多方面应用,包括辅助简历优化、面试模拟、采用“AI助手 + 专家团队”模式等,还提及招聘会的创新服务。同时指出未来就业服务需平衡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大学生使用AI要真实展现自我,以更好地实现校企精准对接和高质量就业。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5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