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为背景,深入琼海博鳌及附近村镇,展现了当地在医疗旅游、渔家文化、乡村发展等方面的成果,体现了博鳌作为开放中国生动缩影的独特魅力。
阳春三月,博鳌迎来了一场盛大的邀约。每年这个时候,来自全球各地政商学界的嘉宾都会齐聚于此,共同商讨亚洲和世界的形势,凝聚起合作与发展的共识。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召开之际,记者再次踏入琼海博鳌及其周边的村镇。在这里,既能感受到科技与田园的完美融合,又能体会到殿堂文化与乡土风情的碰撞。记者试图将博鳌过去20多年的发展历程具象化,探寻一场会议是如何带动当地共同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想看看博鳌将以怎样的新面貌展现自身的发展成果。通过采访发现,这个小镇已然成为了开放中国的一个生动缩影。
图为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举办地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东屿岛(2024年3月17日摄)。
医疗旅游开放先行,惠及国内外
“中国的开放程度令人惊叹。”3月20日,第二次来到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开药的希腊籍软件工程师亚历山大(化名)对记者感慨道。他有着一段幸运的经历,先是在北京奇迹般地摘除了96%的脑胶质瘤,而后又在海南用上了去年8月刚在美国上市的脑胶质瘤特效靶向药。
亚历山大回忆,术后得知有一款新药能替代放化疗且有效延缓复发时,他第一时间向在美国和希腊的亲人咨询。结果发现,美国的费用昂贵,而希腊这款药尚未上市。让他十分惊讶的是,在中国海南,这款药已于去年1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乐城医院实现了“亚洲首用”。
原本亚历山大只是和妻子陪着岳父母在海南养老,没想到海南成了他的幸运之地。作为数学博士的他做事一向谨慎,在仔细了解了新药的相关研究和临床效果后,他决定来乐城接受新药治疗。
首次用药后,亚历山大的身体状况良好,当天便带药出院。第二次开药前,医生要求他抽血化验相关指标,以监测用药一个月后的身体状况。这让他感到很安心,他表示:“这里的医院和医疗服务都非常严谨,对病人很负责。”他也很乐意向家人朋友们介绍如今高度开放的中国。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简称先行区)是中国医疗对外开放合作的新高地,12年前落户博鳌镇。依托“特许医疗、特许研究、特许经营和特许国际医疗交流”的政策优势,先行区在创新药械引进、特许食品、真实世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成为国际创新药械快速进入中国的最主要通道。
截至目前,先行区已引进460余种国外已上市、国内尚未上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落地运营的医疗机构达36家。形成了以“瑞金、华西等国内顶尖公立医院为引领,一批国际国内品牌专科为特色”的医疗产业格局,吸引了全国50多个知名专家院士团队开展诊疗服务,打造了涵盖疾病预防、健康管理、早期筛查、精准医疗、康复治疗等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
乐城先行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贾宁介绍,460多种中国首用特许药械已累计惠及患者11.09万人次。其中,2024年特许药械使用和医疗旅游人次分别达到5.14万人次、增长79.3%,41.37万人次、增长36.8%。
在海南59国免签和中国过境免签政策下,国际创新药械不仅能第一时间惠及中国患者,一些外国患者也慕名前来就医。2024年12月,先行区迎来了印度尼西亚国际医疗旅游团,推出了涵盖体检、康复、医美等全链条服务,带动人均消费超1.2万元,实现了医疗旅游的新突破。
渔家文化“登堂入室”,走进国际视野
在博鳌镇与潭门镇接壤处,一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格外引人注目。
3月20日,由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和意大利普利亚大区政府联合主办的“走进两海交汇的文明——意大利普利亚考古文物展”开展。来自意大利普利亚的214件(套)考古文物将在此展示近3个月。
得益于中国(海南)博物馆对南海渔家文化的精心整理,对海上丝路文化的深入挖掘,以及中国深海考古取得的重大突破,越来越多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在这里举行,当地传承千年的渔家文化也逐渐走向世界。
潭门镇日新村党支部组织委员吴淑显在距离博物馆1公里处开办了两间民宿。他自信地说:“民宿客人问周边有什么可玩的,我都推荐他们去博物馆。因为博物馆里讲的都是我们当地的历史,祖辈的故事,很亲切也很自豪。”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隐于”琼海潭门千年渔港旁,距离博鳌亚洲论坛会址9公里,其外观形似一艘大船向海而去。每当夜幕降临,亮起蓝色灯光,好似一艘大船航行在大海之上。
馆内有着丰富的展览,包括南海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沉船宝藏、南海鲸灵等。但馆长辛礼学最得意的还是7号馆的“做海——南海渔家文化展(海南)”。
辛礼学告诉记者:“我们在大量走访当地渔民后,才做了这个展览。用艺术装置的方式,让最乡土的渔家文化‘登堂入室’,这也赢得了业内认可。”该展览入选了国家文物局2020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一踏进7号馆,“渔民出海前必备什么?”“没有冷冻技术,海产品如何储存?”“渔民如何在海上站峙?”等问题迎面而来,吸引着人们步步深入探究。几个“翻格子”式的问答装置很容易抓住观众的好奇心,经过者无不与之互动。“行船禁忌?”“船上如何分工?”“海上如何以物易物?”一串问题难住了好些观众。
南海渔谚也在展览中跃然呈现,“钓鱼要稳,捉鱼要准”“南风吹得早,渔汛必然好”“一吃鲳,二吃鱼芒,三吃马鲛郎”……质朴平直的语言,将海南渔民海上生产的千年经验娓娓道出。
展览的尾声,是帆船时代老渔民们的画像。300多位渔民的名字刻满了幕墙,成为整个展览绚丽而苍凉的终章。
吴淑显说:“我同学爷爷的照片就挂在博物馆的墙上!”如今,子孙后代仍然依海而居,与老一代不同的是,年轻人们开始在岸上发展休闲渔业、乡村旅游,用另一种方式续写祖辈们开创的文化辉煌。
在博物馆内外,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梭,文化殿堂与乡风民俗融为一体。渔港、渔村是馆藏文物的来源地之一,“我们的工作人员给渔民免费修复家谱,之后他们拿走复制件,主动把原件留给博物馆收藏,永久保护。”辛礼学说。而博物馆则是乡村旅游引流大IP,2024年进馆观众超144万人次,游客在博物馆参观完,都会到村里去转一转,吃海鲜、住民宿,将消费留在村子里。
乡村“田园风”亦是“国际范”
青砖瓦房错落有致,槟榔椰林点缀其中,参天古木撑起一片荫凉。
“要开会了!忙起来了!”记者来到博鳌镇南强村时,两位阿婆坐在家门口扇着蒲扇,笑看来往的年轻人忙着装点“田园会客厅”。
每年年会期间,博鳌多处“田园会客厅”都会开门迎客,政商学界嘉宾在村中或品茶叙谈,或悠然漫步,洽谈合作、精准招商。今年年会,留客村、南强村、大路坡村、排港村等村庄,继续位列海南省外办推出的7个嘉宾“参访调研点位”中。
南强村是万泉河流经的最后一个村庄,也是距离博鳌亚洲论坛会址最近的一个自然村。自2017年起,南强村重点打造美丽乡村,既保留了原有民居的外观和结构,又采用抗风防腐材料修缮房屋外立面。
修旧如旧,留住乡愁。“既要为游子保存记忆里家的样子,也要让客人感受到原汁原味的田园风貌。”博鳌镇朝烈村党支部书记王杏惠给记者看村庄改造前后的对比图,满意地说,“样子差不多,但住得更舒服了!”
村里人回忆,当年治理污水、休整村道、装路灯、搞绿化,又把那些老砖一块块铺回去,“小道上的每块砖都走过百年。”
沿着青砖小道深入,忽然春风拂面,眼前豁然开朗,百亩花田映入眼帘。博鳌凤凰乡村振兴交流中心就置身花海,这是南强村其中一处田园会客厅。一层主客厅四面通透,田园风光自然融进室内场景,花田景色成了主席台的背景墙。
位于东屿岛以西的留客村,则引进旅游文化公司整村打造。公司总经理柴志仁说,村庄里的万泉河道、古渡口、古宅就是最好的文化景观,侨乡故事道不完,公司将在村里建设“海南下南洋文化博览馆”。讲好“下南洋”的侨乡故事,是留客人的自信,也是最有底气呈现给论坛国际嘉宾的真实朴素的中国博鳌。
质朴的“田园风”在这里成为了自信的“国际范”。琼海市旅文局副局长侯媛媛说,服务博鳌亚洲论坛,琼海围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着力打造环绕论坛会址、环绕沙美内海、环绕龙潭岭等3个美丽乡村集群环带。南强村、留客村、排港村等一个个“小而美”的村落,如珍珠般串起美丽乡村之链。它们与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一道,成为开放中国的生动代言。群众都说,这既是博鳌亚洲论坛落户24年对当地的馈赠,也是当地群众运用自己的智慧,为论坛献上的最佳礼赞。
本文围绕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展现了博鳌在医疗旅游、渔家文化和乡村发展三方面的成就。医疗旅游先行区凭借政策优势,让国内外患者受益;南海博物馆推动渔家文化走向世界;乡村在保留田园风貌的同时融入国际交流。博鳌小镇正以多元的姿态成为开放中国的生动缩影,既得益于论坛的带动,也是当地群众智慧的体现。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5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