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安徽林寨村:从田园风光到农文旅融合的蜕变,裕安林水寨生态园:农文旅融合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文章主要介绍了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林寨村林水寨生态园的发展情况。这里是一座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田园综合体,通过开展非遗体验等活动,实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当地还发起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示范攻坚行动,吸引了外乡青年创业,举办四季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来还将继续打造特色村落。

在某个令人身心愉悦、无比惬意的假期里,你是否曾设想过这样一幅画面:手捧一杯香气四溢的咖啡,细细品味着自己亲手烤制的面包,随后再去感受一番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陶艺的独特魅力。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丰富多彩的体验,竟然可以在一片美丽的稻田之中实现。

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林寨村的林水寨生态园,一座占地面积达5000余亩的乡村综合体正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里,有机蔬菜园是孩子们的欢乐天地,他们可以尽情体验采摘的无穷乐趣;非遗体验馆里,传承人全神贯注地展示着剪纸的精湛绝活;稻田剧场定期上演着充满乡村文化韵味的戏剧。这座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农业研学、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田园综合体,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大别山的腹地书写着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春日温暖的阳光轻柔地洒在农耕文化展示馆的土坯墙上,手工陶代表性传承人姚雅馨熟练地将一块经过精心揉制的陶土稳稳地置于转盘中心。她的双手微微蘸了蘸水,然后巧妙地施力,那陶土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在她的指尖缓缓攀升,逐渐有了清晰的雏形。姚雅馨介绍说:“以前游客到我们生态园来,大多只是看看自然风光,吃顿土菜,大半天就回去了。而现在我们这里设置了很多非遗体验项目,极大地增加了游客的停留时间和参与度,就像给游客们系上了一条无形的纽带,让他们更愿意留下来。”把传统文化转化为可体验、可参与的文旅产品,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进一步反哺了文化传承,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更好地延续和发展。

这样美好的场景,源于裕安区发起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示范攻坚行动。自2023年起,当地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充分依托各地独特的自然风貌、人文环境、乡土文化等资源禀赋,全力推进林水寨4A级景区创建,精心打造“农业 +”系列旅游产品,加快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风情游憩组团。林寨村党支部书记方祖全指着村口的数字大屏自豪地介绍道:“去年我们接待观摩研学团队128批次,带动周边农户6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2万元。”这一组组数据,生动地展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

林水寨生态园“乡村微度假”模式的走红,就像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了不少外乡青年到这里创业。来自河南的小伙赵刚就是其中一员,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满怀热情地租用了当地村民的房子。在这里,他养了羊、鸡、鸭,还开起了烤串铺。从新鲜的食材直接端上餐桌,实现了“0”距离,这个独特的卖点引得四方游客纷至沓来,大家都慕名而来,只为一品其中的美味。

如今的林寨,四季都充满了活力与惊喜。春天有最美花朝节,漫山遍野的花朵竞相开放,仿佛是大自然为人们献上的一场视觉盛宴;夏天举办星空音乐节,在璀璨的星空下,音乐与欢笑交织在一起;秋天开启丰收艺术节,庆祝一年的丰收喜悦;冬天推出围炉煮茶节,让人们在温暖的氛围中感受冬日的宁静与美好。2024年,这里的观光游客共计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963万元,还带动周边3个村发展订单农业4千余亩。接下来,裕安区将根据每个村落的不同特点因村施策,把它们打造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窗口,让农文旅融合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金钥匙。

本文围绕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林寨村林水寨生态园展开,阐述其作为农文旅融合的乡村综合体的发展情况。生态园通过非遗体验等项目增加游客黏度,源于当地的乡村休闲旅游攻坚行动,吸引了外乡青年创业,举办四季活动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未来裕安区将持续推进,以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Ro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915.html

(0)
RobertRobert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