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谣言迷雾:草莓、胰岛素、AI虚假图真相

本文聚焦于多个热点谣言话题,涵盖草莓食用安全、赤峰市事业单位人才引进信息、糖尿病降糖方式以及AI生成虚假图造谣等方面,通过权威信息对这些谣言进行了辟谣和真相解读。

破解谣言迷雾:草莓、胰岛素、AI虚假图真相

2025年3月18日

草莓“瘟”谣言真相

破解谣言迷雾:草莓、胰岛素、AI虚假图真相

谣言:最近有“草莓瘟”不能吃草莓?

破解谣言迷雾:草莓、胰岛素、AI虚假图真相

近日,部分社交平台上大量出现有关“草莓瘟”的“善意提醒”。这些提醒声称“孩子吃了草莓就会发烧咳嗽、上吐下泻”“草莓上农药残留量大”“草莓带有诺如病毒”“大棚里种出来的草莓是反季水果”,并建议大家近期不要食用草莓。然而,经核查,这些说法都违背了农业常识,很可能会严重误导公众。

一吃草莓就生病是因为病菌残留?

在草莓种植过程中,为了避免影响果实品质,仅在定植初期会使用少量不影响食用安全的农药来预防病害。从开花到成熟期内,是严格禁用农药的。而且,相关部门为了保障草莓的安全,对草莓绿色防控有着严格的抽查抽检制度。

关于“吃草莓易生病”的误解,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在流通环节存在污染风险,比如在采摘、运输过程中草莓可能接触到微生物,非地产草莓如果储存不当还可能滋生细菌等。另一方面,草莓含有膳食纤维和不可消化的籽粒,可能会刺激肠道,幼儿及老人过量食用的话,有可能引发腹泻。

因此,建议大家适量食用草莓,并在食用前保留果蒂冲洗,再用清水或淡盐水浸泡5分钟。此外,诺如病毒感染大多与个人卫生有关,并非是草莓本身或者使用粪肥的原因。

大棚种草莓就是反季水果?

随着温室技术的发展以及栽培管理技术的提升,草莓在冬季也能够实现自然开花结果。而且,由于大棚内温度适宜,大棚种植草莓的有机物和糖分能够得到充分积累,其口感甚至比露地栽培的更加浓郁香甜。所以,大棚种植草莓并不是反季水果,而是现代农业根据生产特性采用的恰当种植方式。

至于有些草莓长得“畸形”甚至出现“空心”现象,主要是由于授粉不均、品种特性及生长速度差异导致的,与激素或膨大剂无关,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赤峰市人社局辟谣

破解谣言迷雾:草莓、胰岛素、AI虚假图真相

谣言: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本级事业单位“绿色通道”拟引进人员有补充公示或调整录用情况

详情:近日,关于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本级事业单位“绿色通道”拟引进人员进行公示公告的信息在网上流传,引发了广泛关注。对此,赤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严正声明:2024年度赤峰市市本级事业单位“绿色通道”人才引进工作,经过报名审核、面试、体检考察等法定程序,已于2024年12月26日通过官方网站完成公示,程序合法合规,结果真实有效,不存在任何补充公示或调整录用情形。

同时,赤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从未委托第三方机构发布任何信息,所有信息均通过赤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发布,其他渠道信息均非官方授权。而且,人才引进不收取任何费用,凡以“内部指标”“定向录用”等名义索取财物的均属诈骗。

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误区

误区:打胰岛素比吃口服药降糖效果好?

真相: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各有其适应症,适用于不同类型和阶段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及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当口服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或存在严重并发症时,它能够直接补充体内缺乏的胰岛素,从而有效降低血糖。而口服降糖药主要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它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或减少葡萄糖吸收等机制来控制血糖的。

因此,选择胰岛素还是口服药,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并没有“谁更好”的绝对标准。

提防AI生成虚假图炮制谣言

破解谣言迷雾:草莓、胰岛素、AI虚假图真相

提示:提防AI生成虚假图炮制谣言

详情:当前,随着AI等智能技术的发展,个别网民为了蹭热点、博流量,通过AI凭空杜撰,恶意拼凑剪接,夸大扭曲事实来编造谣言,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稳定。面对AI生成图片带来的“有图未必有真相”的复杂局面,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用AI编造不实消息 传播迅速多人受骗

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中,不乏有人为了蹭热点,通过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等办法,用“假图”冒充新闻现场图片,并将其与真实新闻事件进行恶意关联,炒作舆论、撩拨网民情绪,对抢险救灾、应急处置等线下工作造成了干扰。这类谣言真假混杂、似是而非,甄别难度极大。去年,新疆喀什、阿克苏地区相继发生地震,部分自媒体置事实真相于不顾,利用AI技术对一些旧图、视频片段进行拼凑,制造谣言把网民“往沟里带”。

“有图未必有真相”该如何应对

面对AI生成虚假图片传播谣言的情况,广大网民应提高警惕,不断提升识别防范抵制网络谣言的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观察细节:许多AI生成的图片、视频中,可能存在边缘模糊、光线阴影不自然,人物的眼睛、头发、手指等可能处理得不够完美,透视关系也可能处理得不够自然准确等问题。

多方验证:从多个权威渠道获取信息进行对比。对于一些热点事件,可以检索官方媒体报道,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使用工具:利用AI图片检测工具可以帮助识别图片是否为AI生成。

谨慎分享:在确定信息真实可靠之前,不要随意转发,以免无意中成为谣言传播的推手。

网上发布虚假信息 行为人需担责

国家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均对发布此类信息有特殊规定: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比如传播虚假的灾情、疫情、险情、警情,如情节严重,可构成刑法中所规定的传播虚假信息罪;如情节达不到刑事犯罪,治安管理处罚法中也有明确规定,依法要承担行政处罚的相关责任。

破解谣言迷雾:草莓、胰岛素、AI虚假图真相

本文围绕多个热点谣言展开,包括草莓食用安全、事业单位人才引进信息、糖尿病降糖方式以及AI虚假图造谣等。通过权威渠道的信息,对这些谣言进行了辟谣和真相解读,提醒公众要理性看待各类信息,提高辨别谣言的能力,避免受到不实信息的误导。同时,强调了发布虚假信息需承担法律责任,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79.html

(0)
GaietyGaiety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