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主板IPO终止,茶企上市之路荆棘满途,中国茶叶IPO折戟,茶企轻研发重营销难题待解

本文聚焦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主板IPO审核终止这一事件,深入剖析了其IPO征途的坎坷历程,同时探讨了茶企普遍存在的轻研发重营销、存货规模高以及行业结构性矛盾等问题,还提及部分茶企转道港股发展依旧艰难的现状。

新快报消息,记者了解到,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披露,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茶叶”)的主板首次公开募股(IPO)审核宣告终止。这一决定是基于公司以及其保荐机构中信建投主动提交的撤回申请,上交所依据相关规定作出了此项终止决定。

中国茶叶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成立于1949年11月,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家国有茶叶公司。在茶叶市场中,它主营的品类丰富多样,涵盖了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等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茶叶品种。

茶企普遍存在轻研发重营销的现象。中国茶叶的上市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长达五年的IPO征途充满了艰辛。早在2020年,公司就首次递交了上市申请,然而,在审核过程中收到了多达69条意见反馈,这些反馈涉及规范性、信息披露以及财务会计等多个重要方面的问题,导致审核一度被迫中止。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推行,2023年公司更新了招股书,试图继续推进IPO进程。但在被问询后,公司的回复却迟迟未能挂网公示,直至如今审核终止。

从财务数据来看,2019年 – 2022年上半年期间,中国茶叶的营收情况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具体而言,2019年实现营收16.34亿元,2020年为18.93亿元,2021年达到24.34亿元,2022年上半年也有14.23亿元。净利润方面,分别约为1.66亿元、2.4亿元、2.91亿元、2.01亿元。不过,在这期间,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占总资产的比例却不容乐观,分别为45.51%、43.31%、50.07%及52.07%,存货金额及占比均处于较高水平,这意味着公司可能面临着存货跌价损失的潜在风险。

实际上,存货规模高是茶叶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根源在于行业的结构性矛盾与市场失衡。茶叶行业集中度较低,呈现出“小、散、弱”的格局,缺乏具有强大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而且,行业标准化程度不足,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现象严重。在经营策略上,企业往往更侧重于营销环节,而对研发的投入相对较少。此外,对传统线下渠道的高度依赖,也进一步加剧了供需之间的不匹配。像尝试在A股上市的中国茶叶、澜沧古茶、八马茶业等企业,都存在轻研发重营销、依赖经销渠道等共性问题。以相关招股书数据为例,2019年是中国茶叶研发费率最高的一年,也仅为1.43%,同期八马茶业、澜沧古茶的研发费率分别为0.56%、0.79%。

部分茶企转道港股发展依旧艰难。截至目前,A股市场尚未有茶企成功上市,澜沧古茶、八马茶业选择改道港股。2023年12月,澜沧古茶成功在港股上市,但从股价表现来看,其发行价为10.7港元/股,截至今年3月24日,股价报收3.28港元/股,下跌近七成并触及新低。

近期,澜沧古茶公布了业绩预警,预计2024年营收在3.6亿 – 3.7亿元之间,同比减少30% – 32%,股东净亏损约为0.96亿 – 1.2亿元,与2023年盈利8010万元相比,出现了大幅转亏的情况。澜沧古茶指出,收入减少主要是由于线下实体门店经营困难、线上电商和直播带货的快速发展对线下实体门店的经营造成了较大冲击,以及品牌营销上的大量投入并未带来预期的收益回报等因素所致。

本文围绕中国茶叶主板IPO审核终止展开,分析了其IPO历程的波折,指出茶企普遍存在轻研发重营销、存货规模高的问题,这些问题源于行业的结构性矛盾与市场失衡。同时,以澜沧古茶为例,揭示了茶企转道港股发展也面临着股价下跌、业绩亏损等困境,反映出茶企上市及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Ro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755.html

(0)
RobertRobert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