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长久以来“脱亚入欧”的执念,分析了其背后的文化、产业结构和冷战等影响因素。通过阐述俄乌冲突的爆发以及西方对俄罗斯的态度,揭示了俄罗斯“脱亚入欧”难以实现的现实。同时,详细说明了俄罗斯转向东方的原因,包括西方不会接纳、与中国产业互补以及中俄合作上限更高等方面,并指出俄罗斯已下定拥抱东方的决心。
在国际政治的大舞台上,如果要探寻俄罗斯最深层的执念,那无疑是“脱亚入欧”了。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俄罗斯可谓是想尽办法希望能够得到西方的接纳。甚至在早年,俄罗斯还一度提出要加入北约,展现出其渴望融入西方世界的急切心情。
(亚欧大陆)
然而,西方却始终对俄罗斯持拒绝态度。不仅如此,西方还凭借俄罗斯在某些方面的软弱,一步步地蚕食俄罗斯的利益。其中,“北约东扩”就是西方这种行为的典型体现。在长期遭受西方的挤压后,俄罗斯终于忍无可忍,最终挑起了如今的“俄乌战争”。
这场战争让俄罗斯看清了现实。普京政府也不得不承认,过去俄罗斯小看了东方,其实它根本不必执着于“脱亚入欧”。
普京
那么,俄罗斯为何一直如此渴望朝向西方呢?这背后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文化影响。从文化层面来看,俄罗斯明显处于“欧洲文化圈”。实际上,在历史上俄罗斯一直存在着“崇洋媚外”的现象。在苏联成立之前,沙俄贵族以会说法语为荣,法语甚至成为了沙俄宫廷中的官方语言。
沙俄上层人一度以会说法语为荣
此外,沙俄还一直自称“第三罗马”,以罗马继承人自居。由于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俄罗斯人在心态上自认为是欧洲人。当面临在欧洲和亚洲之间选择融入哪个文化圈时,俄罗斯自然会倾向于欧洲。
【90年代的俄罗斯年轻人】
如果不是此次俄乌冲突爆发后,整个西方都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和封锁,俄罗斯对西方的“追求”或许会一直持续下去。
其次是产业结构影响。以德国、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其主要经济支柱是工业,而俄罗斯的主要经济支柱则是能源和农业。由此可见,俄罗斯和欧洲在产业上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如果俄罗斯能够融入西方,甚至加入欧盟,那么对欧洲和俄罗斯双方都将带来巨大的好处。
最后是冷战影响。这一影响较为复杂。其一,苏俄在冷战中失败,这使得俄罗斯面对西方时产生了“自卑心理”。就如同当年日本侵略中国,还未完全将中国征服,国内就出现了不少汉奸。而苏俄是整个国家在西方的影响下解体,俄罗斯人对西方的心态可想而知。
并且,苏联的解体并非是西方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的,而是在苏联自身存在一系列内部问题的基础上,再加上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虽然都在笑…】
在苏联解体后,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使得俄罗斯年轻人默认“西方连空气都是香甜的,苏联连空气都是让人窒息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的俄罗斯只能抱着西方的“大腿”,即便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不断蚕食俄罗斯的利益,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俄乌冲突爆发。
经过俄乌冲突,俄罗斯大概率认识到自己必须“投入东方的怀抱”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其一,西方无论如何都不会接纳俄罗斯。一方面,俄罗斯在历史上一直处于“欧洲宪兵”的生态位,对整个欧洲具有巨大的压迫感,这使得欧洲国家天然地恐惧俄罗斯,北约的存在就是一个例证。
俄罗斯在历史上一直对欧洲有巨大的压迫感
另一方面,欧洲是美国的“禁脔”。美国人在心态上和俄罗斯有相似之处,新大陆的“新罗马”总是将“罗马故地”视为自己的“文化宗主”,不会允许俄罗斯这样的“蛮族”染指。而且在经济上,欧洲是美国的经济基本盘之一。美国本土、欧洲以及亚洲地区构成了美国几乎全部的经济支柱。亚洲地区美国难以控制,但欧洲由于美国的经济、文化渗透,被美国牢牢把控。因此,俄罗斯若想投入西方,与欧洲进行强强合作,必然会遭到美国的百般阻挠。
所以,只要美国还保持强大,俄罗斯就很难融入西方。
其二,中国和俄罗斯在产业上高度互补。欧洲是主要的工业集团,而中国更是被誉为“世界工厂”。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工业国,我国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也很高。如果俄罗斯能与中国开展更多的经济合作,就会发现中国在经济上能给予它的比欧洲更多。一方面,中国拥有比欧洲更大的市场;另一方面,中国的工业体量比整个欧洲加起来还要大。
中国的市场远比欧洲巨大
俄罗斯在中国能够购买到的商品以及能够销售给中国的商品,都比在欧洲更多。
其三,中俄合作的上限更高。中国在工业方面相较于欧洲的最大优势在于拥有全产业链。许多中国能够生产的产品,欧洲未必能够生产。例如在AI领域,很多人认为西方拥有“AI霸权”,但实际上目前地球上能够真正玩转AI的国家,基本上只有中国和美国,欧洲的AI技术则非常落后。
欧洲的AI技术根本跟不上时代
此外,在电动汽车、新能源、机器人技术等领域,中国也远比欧洲先进。俄罗斯作为一个以能源为核心产业的国家,与中国进行强强联合,其经济发展的上限必然要比与欧洲合作高得多。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逐渐意识到了上述问题。在2024年9月俄罗斯举行的第九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上,普京明确表示今后要“向东看”。此后,“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鲍里斯∙季托夫也表示,现在俄罗斯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在朝向东方,并且这种转向“是永久的”。
鲍里斯∙季托夫
这意味着,当前的俄罗斯已经下定决心拥抱东方。即便现在俄乌冲突结束,俄罗斯也会逐步增加与中国的合作,而与欧洲的合作则可能保持不变甚至减少。实际上,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已经尝到了与中国合作的甜头。
俄乌冲突爆发后,整个西方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和封锁,但俄罗斯通过继续与中国进行贸易,在经济上竟然成功顶住了压力,经济没有崩溃。这充分证明了中俄经济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文围绕俄罗斯“脱亚入欧”的执念展开,详细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包括文化、产业结构和冷战影响。通过俄乌冲突这一事件,揭示了俄罗斯“脱亚入欧”难以实现的困境。同时,深入阐述了俄罗斯转向东方的必然性,如西方的拒绝、与中国的产业互补以及中俄合作的高上限等。最后指出俄罗斯已明确表态“向东看”,并且在俄乌冲突中体会到了与中国合作的好处,中俄经济合作前景广阔。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