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过后北大湖滑雪场开启“春雪模式”的景象,进而阐述吉林冰雪在人气、效益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剖析了人气拢聚、效益突破以及“共富文章”的做法,展现了吉林冰雪产业的蓬勃发展和东北冰雪经济的协同趋势。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惊蛰的脚步刚刚走过,北大湖滑雪场便热闹非凡,雪炮齐鸣,仿佛在欢快地宣告“春雪模式”正式开启。洁白的雪花漫天飞舞,整个滑雪场宛如被大自然装点成了一个梦幻的童话世界。
在人气方面,截至2月底,吉林接待游客量成功突破1.4亿人次,实现了33.6%的增长。而在效益上,截至同一时间,旅游总花费达到了2290亿元,增幅为21.6%。如此人财两得的佳绩,不禁让人回想起上个雪季关于吉林冰雪的一个形象网评——“闷声发大财”。如今,吉林冰雪这副好牌可谓打得啪啪作响,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从“闷声发财”迈向了“名利双收”,仿佛是“雪脉觉醒”一般,走出了一条极具吉林特色的进阶之路。
人气是如何拢聚的——
以长白山之“名”,“吉林冰雪走廊”独步天下
在吉林的冰雪版图中,长白山无疑是一张“王炸”级别的王牌。那巍峨的山峰,常年被洁白的冰雪覆盖,宛如一位圣洁的仙子,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为了实现以“一山带百业”,让吉林旅游品牌更加响亮,吉林省可谓布局已久。去年6月,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正式揭牌,至此,长白山集齐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世界地质公园”三张国际名片,这无疑为长白山的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同样在去年,吉林池北区长白山滑雪旅游度假地获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使得吉林省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数量达到5个,位居全国之首。
截至今年2月21日,长白山景区在这个雪季累计接待游客72.32万人次,提前38天就超越了上一雪季创下的72万人次的历史最高记录。这个雪季的热雪沸腾,让吉林凭借长白山这一“冰雪王座”,向着冰雪经济新赛道上的“C位”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刺。
效益是如何突破的——
跳出传统单一模式,“冰雪+百业”逐步成型
曾经“低调”的吉林,如今已经“藏不住”它的魅力了。从东边的白山黑水到西边的冰雪世界,从浪漫的雪景到刺激的冰上活动,在这个雪季,吉林的冰雪活动就像一串璀璨的明珠,将整个冬天的欢乐与激情完美地串联起来。
在吉林,玩冰雪早已不局限于冰雪本身。“冰雪+文旅”“冰雪+非遗”“冰雪+体育”等多元化模式,为吉林冰雪旅游提供了多维度的发展路径。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融合,成功跳出了传统冰雪观光的单一模式,为吉林冰雪旅游装上了强劲的发展引擎。
让我们来看看吉林冰雪经济全链条在春节期间呈现出的喜人数据:长春冰雪新天地成绩斐然,接待游客量和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9.8%、170.8%;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承办国际雪联赛事期间,累计接待游客量和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2%、15%;长春市民宿预订量翻倍增长,吉林市民宿预订量增长八成;长白山国际度假区重点酒店平均入住率为80.1%;老里克景区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89.8%……以冰雪为引,从游客视角规划旅游产品,凸显吉林特色,更加注重差异化的旅游体验,这正是这个雪季吉林“焕新”升级为持续发展带来的重要启示。
“共富文章”是如何做的——
推动区域联动,共建“东北大冰雪”品牌矩阵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单日10万游客的热闹盛况,到长白山滑雪场雪季百万人次的突破,东北冰雪经济在这个雪季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东北冰雪经济的协同发展,其意义早已超越了单一产业的范畴,它既是区域振兴的强大动力支撑,更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内外循环互促的重要战略支点。
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以吉林长白山国际滑雪赛、雾凇冰雪节等雪上赛事,与黑龙江哈尔滨国际冬泳、冰上马拉松等冰上赛事为基础,构建了“冰+雪”双核驱动的赛事联盟。两省统筹规划赛事日历,避免了同质化竞争;联合申办国际顶级赛事,共享场馆设施与裁判资源;推动青少年冰雪赛事积分互认,建立东北统一的人才选拔体系,为国家队输送复合型冰雪人才,共同打造东北亚冰雪赛事高地,推动冰雪运动从区域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力。
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吉黑两省作为国内最优质的冰雪资源聚集区,我们期待两省能够持续发力,将白山黑水的冰雪魅力带向世界,书写更加精彩的“共富答卷”。
本文围绕吉林冰雪产业展开,介绍了其在人气、效益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通过长白山的品牌打造拢聚人气,以“冰雪+百业”模式突破效益,同时吉黑两省推动区域联动构建“东北大冰雪”品牌矩阵,展现了吉林冰雪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以及东北冰雪经济协同发展的潜力和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