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二级残疾、常年与轮椅相伴的吕新投身志愿服务的故事。她成为志愿者手工老师,开设剪纸公益课堂,将剪纸与传统民俗结合,让孩子们感受文化魅力。她还获得多项社区荣誉,带动形成“吕新效应”,吸引众多居民加入志愿队伍,开展了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
时光回溯到1968年,吕新呱呱坠地。然而,命运似乎对她格外严苛,肢体二级残疾让她不得不常年与轮椅为伴。但身体的不便,从未成为她追求美好生活的阻碍,相反,她怀揣着向阳生长的坚定信念,在命运的长河中勇敢地破浪前行。
2016年,在社区引路人的鼓励与支持下,吕新做出了一个勇敢而又充满意义的决定——投身志愿服务,成为一名志愿者手工老师。从此,她开启了一段别样的人生旅程。
每到假期,社区里就会迎来一场充满欢乐与文化气息的盛宴。吕新精心开设的剪纸公益课堂准时开课,辖区内的孩子们如同欢快的小鸟,纷纷涌入课堂。在课堂上,吕新耐心地教导孩子们剪窗花,她的双手在剪刀与纸张之间灵活穿梭,不一会儿,一幅幅精美的窗花便呈现在孩子们眼前。孩子们在她的指导下,也渐渐掌握了剪纸技巧,稚嫩的小手剪出了充满童趣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童心悄然浸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
而当佳节来临,吕新更是独具匠心地将剪纸与传统民俗巧妙结合。她会详细地向孩子们讲述每个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和寓意,然后带着孩子们用剪纸的方式将节日元素呈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领略到了传统节日所蕴藏的深厚文化魅力,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2017年荣获社区“最美孝亲敬老家庭”的荣誉称号,到2024年被评为社区“志愿之星”,吕新用八年的默默耕耘,书写了一段关于志愿服务的动人篇章。这八年里,她将志愿服务的种子深深植入自己的内心,经过岁月的浇灌和培育,这颗种子最终绽放成一枚璀璨的勋章。
然而,在吕新看来,这些荣誉或许并不是她最看重的。比荣誉更珍贵的,是她带动形成的“吕新效应”。在她的影响下,剪纸班和丝网花班的不少居民纷纷加入了“花样姐姐帮帮团”。如今,这个队伍已经拥有9名成员,他们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积极参与反电诈宣传、垃圾分类宣讲等活动。仅在2024年,他们就开展了32场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500小时,服务居民达1000余人次。
面对外界的赞誉和掌声,吕新总是显得格外谦逊。她真诚地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是志愿服务让我找到了生命的光,我也要把这束光传递给更多人。”
肢体残疾的吕新投身志愿服务的事迹。她开设剪纸课堂传承文化,多年坚持收获荣誉,更带动众多居民加入志愿队伍,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力量,展现了志愿精神的强大感染力和影响力。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