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绿色转型发展。详细介绍了上海港在外高桥港区推动LNG燃料加注的进展,包括试运行及后续计划,以及LNG加注业务的发展成果。同时,还提及IMO即将实施的船舶碳排放定价机制,指出我国在碳足迹认证体系方面的空白,以及上海计划成立协会推动自主认证体系建设,以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软实力。
在全球航运都处于绿色转型的关键阶段,积极加速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上海,正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全力在绿色航运领域开拓进取。港口就如同船舶的“加油站”,绿色燃料的广泛应用,无疑对港口的加注设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能够提供高标准的燃料“一站式”服务,将会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极具竞争力的核心优势。
记者了解到,上海海事局正在积极配合市里的相关部门,大力推动将外高桥港区纳入LNG燃料加注的范围。早在2025年1月,外高桥辖区就已经完成了长江干线首次国际保税LNG加注作业的试运行。令人期待的是,预计下周还将在外高桥海通码头进行PCTC(纯汽车和卡车运输船)的加注作业。
这一系列举措对于助力上海港建设国际航运绿色燃料加注服务中心意义重大。它标志着上海港保税LNG清洁能源加注的范围成功向长江领域延伸,这不仅极大地助力了长江干线航运的脱碳减排工作,还进一步提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随着外高桥港区逐步进入LNG加注的常态化运作,意味着上海港LNG燃料加注将实现全港覆盖。
从发展历程来看,自2022年完成首次液化天然气“船到船”同步加注作业以来,到2024年国内首单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甲醇燃料实现“船 – 船”同步加注作业等,上海港的LNG加注业务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上海港已经累计完成LNG加注170余艘次。
上海海事局危管防污处二级调研员刘晓东表示:“外高桥海通码头出口车辆数量庞大,PCTC船的加注需求十分旺盛。海事局正在抓紧研究各项方案,包括对同步作业等进行安全保障,近日就将进行PCTC的同步加注作业。”
在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建设、航运服务能级提升以及航运中心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等多个方面,上海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根据《提升上海航运服务业能级 助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行动方案》,到2025年,上海将基本形成功能完备、服务优质、开放融合的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其数智化发展水平和低碳化发展能力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上海航运”服务品牌的国内示范作用和国际影响力将显著增强,参与国际航运事务的能力也将明显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IMO(国际海事组织)将于2027年实施基于船用燃料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船舶碳排放定价机制。为支持碳足迹认定工作,IMO将参照国际民航组织、欧盟等的做法,采信国际现有的可持续燃料碳足迹认证体系,如“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ISCC)”。
然而,我国在这一关键环节目前尚处于空白状态。为了避免这一因素制约我国国际航运及绿色船用燃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抓紧推进碳足迹认证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捍卫我国国际航运碳排放制度话语权的迫切需求。
记者了解到,预计今年4月,上海国际航运碳足迹标识协会将注册成立,旨在推动建设我国自主的国际航运碳足迹认证体系。
上海海事局副局长曹杰表示:“如果我们的标准一旦形成,将依托国际海事组织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国际海事组织将我国的标准纳入采信的范围,从而实现我国认证体系的国际互认,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软实力。”
本文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绿色转型展开,一方面介绍了上海港在外高桥港区推进LNG燃料加注的情况,包括进展和成果,体现了上海在绿色航运实践上的积极探索;另一方面指出IMO即将实施的碳排放定价机制下我国碳足迹认证体系的空白,以及上海计划成立协会推动自主认证体系建设,以提升国际航运话语权和软实力,整体展现了上海在全球航运绿色转型浪潮中的担当与作为。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