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杭州一女子在餐厅劝阻吸烟引发纠纷展开,详细介绍了事态发展,包括烧烤店店主的处理方式、相关监管部门的介入,还提及了杭州市关于公共场所控烟的条例以及社会对此事的不同看法。
近日,一则来自杭州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一位女子在微博上发布文章,讲述了自己在餐厅劝阻吸烟时与他人发生纠纷的经历。
时间来到3月23日,该事件的主角——发文女子向记者透露,事发烧烤店的店主已经做出承诺,会在店内显著位置贴上禁烟标识。并且,店主表示以后对于在店内抽烟的顾客,都会进行积极劝阻。
烧烤店店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当遇到客人之间发生口角这样的情况,店家其实也很为难,处理起来颇具难度。为此,店主已经向当事人诚恳道歉,并且为其就餐免单。此外,相关监管部门也对店主进行了问询,目前店内已经张贴好了禁烟标识。值得一提的是,上一任店主曾在墙上喷涂了禁止吸烟的标语,可惜被展示柜给挡住了。
当事人在自己发布的文章中详细描述了事情的经过。她在店内看到有人吸烟后,打算录制视频向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进行投诉。然而,她的这一行为却遭到了他人关于隐私权的质疑。随后,她被多名男子“围攻”,甚至被怼“不想闻烟味为什么要出来吃饭”。无奈之下,她选择了报警。
记者通过深入了解发现,在杭州,餐厅的控烟监管部门并非公安机关。根据《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公安机关主要负责经营性住宿、洗浴、足浴、按摩保健等场所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监管,而餐饮服务场所的控烟监管则属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
当事人表示,警察因为没有相关权限,所以并未对吸烟者进行罚款。不过,她也没有继续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原因是店主的态度非常好。店主向她承认了自己在管理上做得不到位,并且承诺之后会贴上禁烟标志,以后会积极劝阻顾客在店内抽烟。
据大河报报道,3月23日下午,记者联系到了当事人陈女士的丈夫。其丈夫表示,烧烤店老板从一开始就承认了错误,态度一直十分诚恳,还退还了当天的就餐费用。出于不忍心让店老板收到差评的考虑,他们决定不透露烧烤店的店名和具体位置。
在网络上,针对此事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烧烤店禁烟会影响生意”,也有人觉得“当事人太较真”,甚至有人提出“应该让餐厅自主选择是否禁烟”。对于这些观点,烧烤店店主明确表示,会以客人的感受为先,以后会更加注重店内的禁烟工作。他希望全社会都能提升控烟意识。
在本月前几日,该烧烤店在大众点评上曾有人留下“有人抽烟也没有人制止”的评价。当时,店主就在评论区回复称,如果有顾客对店内有人抽烟的情况接受不了,可以向其反馈,他会去进行劝阻。店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那之后,他对店内吸烟情况就多了一份留意。
杭州市早在2019年就修订实施了《条例》。自2022年1月1日起,《条例》结束缓冲期,此前按规定设置吸烟区(室)的娱乐、经营性住宿和餐饮等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
依据《条例》规定,禁止吸烟场所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应当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控烟的宣传,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标识,不设置烟具,不设置附有烟草广告的标识和物品。同时,他们负有劝吸烟者停止吸烟或者离开、对不听劝阻者报告有关部门处理的义务。而在禁止吸烟场所或者区域内的任何人都拥有要求吸烟者立即停止吸烟、要求经营者或者管理者劝阻、举报的权利。“12345”热线统一受理有关控制吸烟的咨询、投诉举报。
《条例》还明确了相应的罚则。在禁烟场所吸烟的个人,由有关控烟监管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可以处五十元罚款;拒不改正的,处二百元罚款。对于经营者或者管理者未履行上述职责的,由有关控烟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中国控烟与健康协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你有抽烟的自由,但不能自由地抽烟。”该协会已于2月发布“无烟单位”倡议书,呼吁烟民不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人群聚集的场所抽烟,尊重不吸烟人群的感受。同时,呼吁每个单位、每个行业、每个企(事)业单位都成为无烟单位,承担起控烟的社会责任,落实好控烟举措。
本文围绕杭州女子餐厅劝阻吸烟纠纷事件展开,详细介绍了事件的经过、处理结果以及相关背景信息。烧烤店店主在事件后积极整改,体现了一定的责任意识。同时,文章也介绍了杭州市的控烟条例,强调了公共场所控烟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权利和义务。此次事件引发的网络讨论,反映出社会对于公共场所控烟问题存在不同观点,提升全社会的控烟意识仍需各方共同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