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介绍了2025年3月第二周(3月17 – 23日)国内汽车市场的相关情况,包括乘用车交强险数据、细分板块指数变化,重点阐述了智能化技术在车企的加速渗透,如激光雷达升级、AI技术布局等,还分析了市场分化现象,如吉利和福耀玻璃的业绩表现,最后对行业长期发展表达了乐观预期。
在2025年3月的第二周,也就是从3月17日到3月23日期间,国内乘用车交强险的数据达到了41.6万辆。与以往同期相比,这一数据呈现出了显著的增长态势,同比增长了21.8%;而和上一周的数据相比,环比也增长了16.8%。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国内乘用车市场的热度正在持续回升,整个市场展现出了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从细分板块来看,重卡指数表现突出,以1.9%的涨幅领涨。然而,乘用车指数却受到了短期调整的影响,出现了微跌的情况,跌幅为1.3%。不过,本周汽车行业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智能化技术的迭代以及车企的财报表现上。例如,问界M9激光雷达的升级、吉利汽车在2024年第四季度盈利增长45.4%、小鹏汽车单季交付量突破9万辆等事件,都凸显出了行业存在的结构性机会。
智能化技术加速渗透:激光雷达与AI驱动车企竞争
激光雷达配置升级成主流趋势
问界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持续发力。问界M9(2025款)在本周宣布进行激光雷达的重要升级,将激光雷达的数量从原本的1颗增加到了4颗,并且新增了侧向与后向探测功能。这一升级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全面的环境信息,大大提升了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问界M5Ultra的激光雷达线数也从128线升级至192线,探测精度提升了3倍。这种技术迭代标志着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加剧,高阶辅助驾驶功能正逐步成为新车型的标配。
AI技术深化车企战略布局
地平线机器人在AI芯片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24年,其收入同比增长了54%,并且车规级AI芯片已经成功搭载于多家头部车企。小鹏汽车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财报中着重强调,AI技术是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其自研的图灵芯片具有广泛的复用性,不仅可以应用于汽车领域,还能够拓展到飞行汽车与机器人领域。在2025年的研发投入中,有45亿元将专门用于AI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此外,小鹏汽车计划在下半年推出增程车型,通过“一车双能”的策略来拓展市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特斯拉FSD入华催化行业变革
目前,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入华的预期正在不断升温。一旦FSD进入中国市场,将对国内智能驾驶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会加速国内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认知,提高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接受度,还会推动车企在智驾技术方面的迭代提速。业内分析认为,FSD的落地将加速L4级Robotaxi的商业化进程,为2025年的智能化赛道注入更强的发展动能。
市场分化加剧:财报与政策驱动结构性机会
吉利Q4盈利超预期,国际化战略显效
吉利汽车在2024年第四季度取得了优异的业绩。其营收达到了725.1亿元,同比增长了29.7%;归母净利润为35.79亿元,同比增长了45.4%。盈利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的提升以及出口市场的放量。目前,吉利汽车在欧洲、东南亚等市场的布局不断深化,新能源车型的占比也在持续提升,这些都为其盈利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零部件龙头业绩稳健,福耀玻璃净利同比增长34.3%
福耀玻璃作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龙头企业,在2024年第四季度也表现出色。其营收为109.38亿元,同比增长了17.2%;归母净利润为20.19亿元,同比增长了34.3%。公司的汽车玻璃业务受益于高端车型渗透率的提升,天幕玻璃、镀膜玻璃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占比不断扩大,从而推动了毛利率的持续改善。
板块短期调整不改长期景气预期
尽管本周SW汽车指数微跌了0.8%,但从政策和基本面来看,行业的信心依然得到了有力的支撑。以旧换新政策的延续以及新能源车地方补贴的加码,再加上3 – 4月新车的密集发布期,都使得乘用车销量有望维持高增长的态势。机构预测,2025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可能会突破40%,智能化与全球化将成为车企核心的竞争维度。
本文围绕2025年3月第二周国内汽车市场展开,介绍了乘用车市场回暖、细分板块表现,阐述了智能化技术加速渗透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市场分化下部分车企和零部件企业的业绩亮点,尽管板块短期有调整,但基于政策和市场趋势,长期来看汽车行业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智能化与全球化将成为竞争关键。
原创文章,作者:Weav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