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 2025 年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展开,介绍了燃料电池系统与车企合作深化、区域示范效应分化的情况,以及央国企主导绿氢项目落地、电解槽技术迭代加速的发展态势。
在 2025 年,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步入了关键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燃料电池系统与车企之间的合作呈现出明显的深化趋势,同时,绿氢规模化项目也在加速落地。相关数据显示,在 1 – 2 月期间,燃料电池系统的装机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保持持平。不过,头部企业依靠产业链协同的优势,持续在行业中领跑。与此同时,由央国企主导的绿氢示范项目正在密集进行招标,电解槽技术的不断迭代以及成本的下降,正推动着整个行业朝着平价的方向迈进。
一、燃料电池系统与车企协同深化,区域示范效应分化
装机量结构性调整,车企系系统商崛起
2025 年 1 – 2 月,燃料电池系统累计装机量达到了 40.84MW,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4%,行业呈现出季节性波动的特征。2 月单月装机量为 26.88MW,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了 269.3%,其中高功率与中功率系统各占据 50%的份额。从企业表现来看,现代氢能、未势能源、重塑能源在装机量方面位列前三,分别占比 29%、21%、16.5%。车企系系统商依托母公司的渠道优势,加速在市场中渗透。例如,现代氢能单月装机量达到 9.4MW(占比 35%),这一数据带动了现代汽车 2 月上险量占比达到 50%。
区域示范城市群进展分化,广东表现突出
在五大示范城市群中,广东以 184 辆整车的落地量位居首位,且主要集中在深圳。北京、上海分别落地 26 辆、2 辆,而河南、河北暂时还未出货。区域政策执行力度以及产业链配套的差异,导致了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广东凭借完善的氢能基础设施和财政支持,成为了当前应用推广的标杆地区。
全球市场承压,国内竞争格局优化
在海外市场方面,2025 年 2 月,美国、日本燃料电池车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滑了 30%、72%,韩国现代 FCV 全球销量同比减少 23%。相比之下,国内车企通过深化与系统商的合作,积极推动燃料电池车在物流、重载领域的应用,上险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1%,竞争格局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
二、央国企主导绿氢项目落地,电解槽技术迭代加速
绿氢示范项目招标规模激增,央国企牵头效应显著
2025 年 1 – 3 月,绿氢项目招标规模达到了 620MW,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8 倍,立项产能约 670 万吨(开工率 25%)。央国企成为了推动绿氢项目的主力,内蒙古等资源富集区的项目推进十分积极。政策的组合拳推动着绿氢与化工、能源产业的耦合,氢走廊等全产业链布局的速度也在加快。
电解槽企业梯队成型,技术多元化与降本并行
阳光氢能、派瑞氢能、中车株洲所在 2025 年绿氢项目中标额方面位列前三,分别占比 22.4%、20.9%、12.6%。碱性电解槽与 PEM 电解槽实现了同步应用,单槽标方持续扩大。设备价格加速下降,2025 年碱性/PEM 电解槽单价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分别达到 38%、29%,这推动着绿氢平准化成本(LCOH)逼近临界点。
产能与创新双轮驱动,头部企业巩固优势
在 2023 – 2025 年期间,阳光氢能、隆基氢能等企业通过技术迭代与规模化生产,巩固了自身的领先地位。例如,阳光氢能中标了 4.15 亿元的项目,其业务覆盖了大型绿氢基地;中车株洲所依托央企资源,深度参与了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行业竞争正从单一设备竞争转向“技术 + 场景 + 资金”的综合能力比拼。
本文详细阐述了 2025 年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的发展情况。燃料电池系统与车企合作不断深化,装机量有结构性调整,区域发展分化,国内竞争格局优化;央国企主导绿氢项目落地,电解槽技术迭代加速,行业从单一设备竞争转向综合能力比拼。整体行业在关键发展期呈现出多维度的发展态势。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