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新疆机场集团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北航站区开展第三次转场运行综合演练的情况,包括演练的规模、内容、优化之处以及其对机场正式投运的重要意义。
在3月22日这一天,新疆机场集团旗下的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北航站区顺利开展了第三次转场运行综合演练。这一次的演练,相较于前两次而言,规模更为宏大,演练科目更加全面,模拟的情景也更加复杂。可以说,此次演练是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北航站区转场投运前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出发大厅 杨红 摄)
此次演练进行了大规模的模拟操作。其中,模拟航班达到了64架次,模拟旅客有9030人次,模拟行李多达5586件次。而且,演练覆盖了本场现运营的大部分航空公司。这样的安排,使得演练过程更加完整、全面,也更加贴合机场实际的运行情况。在演练过程中,当第一批模拟旅客到达时,相关的地面保障人员迅速且熟练地行动起来。他们引导旅客办理值机手续,帮助旅客办理托运行李,仔细检验安检通道是否顺畅,认真检查离港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衔接,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为了充分检验机场的可通达性,满足旅客多样化的出行方式需求,此次演练对模拟旅客的交通方式进行了全面的考虑。模拟旅客的交通方式涵盖了团队大巴、私家车、地铁等多种常见的出行方式。通过这样的模拟,机场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不同交通方式到达机场后的引导环节,同时优化标识标牌的设置。和前两次综合演练相比,本次演练针对先前出现的问题,对各个流程环节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丰富了演练内容。新增加了远机位航空器进/出港保障流程、机组进出隔离区流程,以及特殊旅客(包括要客、无障碍旅客、无陪旅客、首乘旅客)保障流程等演练科目。这些新增的科目增加了演练的强度和维度,其目的在于实现“以演促改,以练促优”。
(旅客正在等待行李 杨红 摄)
本次综合演练的区域范围十分广泛,覆盖了乌鲁木齐机场北航站区的全区域,包括演练指挥区、公共区、航站区、机坪区、飞行区和货运区等。通过这样全方位、无死角的演练流程,能够及时发现细节问题,并持续对其进行优化完善,从而确保北航站区日后能够顺利进行转场运行。
此次转场运行综合演练的成功,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北航站区向正式投运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此次演练中,验证了北航站区基础设施设备的可用性,规范了航班保障流程,加强了跨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后续,机场方面还将进一步优化全流程的细节,致力于提升机场的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为打造区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注入新的动力。
本文围绕3月22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北航站区第三次转场运行综合演练展开,介绍了演练规模、内容、改进以及区域覆盖情况,强调了演练成功对机场正式投运的重要意义及后续提升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Weav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