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 – V展开,介绍了它在AI时代的发展契机,分析了其在缓解算力紧张、引领芯片设计范式革命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指出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还探讨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浪潮中,DeepSeek犹如一颗耀眼的“黑马”,成为国产大模型的代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与此同时,作为开源指令集架构的RISC – V,也凭借AI的爆发式发展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3月22日,在由中科创星、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好望角科学沙龙”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包云岗发表了题为《迎接新一轮处理器芯片变革浪潮:RISC – V与开源芯片》的精彩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若能以开源驱动创新,充分发挥RISC – V的灵活性优势,那么它有望重塑AI时代的算力版图,成为AI推理算力的最佳搭档。
包云岗进行主旨演讲
低功耗、灵活定制缓解“算力紧张”
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对算力提出了极为庞大的需求,这也催生了行业对于高性能、低功耗处理器的迫切渴望。如果把芯片比作计算机的“大脑”,那么指令集就如同这个“大脑”的“语言体系”。
RISC – V是一种开源、开放的指令集架构,它就像一位贴心的“翻译官”,能够向芯片下达精确的指示和命令。而且,它更易于通过软硬件协同设计,完美适应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的运行需求。
包云岗认为,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的迅速兴起,AI推理所产生的算力需求将会呈现出数量级的增长。近期,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进行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这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算力需求,导致很多智算中心的算力供不应求。而RISC – V芯片凭借其低功耗和灵活定制的显著优势,能够有效缓解这一紧张现状。
引领芯片设计的开源协作范式革命
近年来,RISC – V架构的发展势头可谓是迅猛异常。自2010年诞生以来,该技术在短短15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其它指令集架构需要30年才能走完的发展历程。
深圳东壁科技数据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吴登生在沙龙上发布的《RISC – V领域发展态势研究报告》显示,RISC – V领域研究自2019年起进入快速增长期,并在2022年进一步升温。而且,RISC – V领域的研究热点广泛涵盖了硬件加速器、生态建设、能效优化等多个与RISC – V落地应用息息相关的方向。
吴登生在沙龙上作报告
在RISC – V出现之前,全球芯片市场被两套封闭指令集所统治,分别是x86架构和ARM架构。其中,x86架构基本不对外授权;企业若想使用ARM架构,需要向其所属公司支付一笔巨额的授权费用。
而RISC – V则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完全开源。任何人都能免费使用、修改和扩展它,并且通过RISC – V国际基金会为核心芯片架构设定标准,但不拥有或控制技术。
“RISC – V正引领芯片设计从‘私有封闭’向‘开源协作’转变的范式革命。”包云岗表示,我国香山高性能处理器核IP、玄铁C930服务器芯片等RISC – V领域的技术突破,充分验证了RISC – V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可行性。开源的RISC – V也因此得以快速崛起,成为全球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将为中国芯片自主发展开辟新的赛道。
本科生也能设计芯片
包云岗在演讲中指出,RISC – V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攻克“三座大山”,分别是工具链短板、标杆案例缺失和人才缺口。
其中,补足人才缺口显得尤为紧迫。包云岗认为,RISC – V领域从芯片设计、验证、解决方案、技术支持等各个层次的人才均存在不足,教学、资料、培训、认证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此,自2019年起,包云岗就开始积极推动中国科学院大学启动“一生一芯”计划。该计划旨在让每一位参与的学生在毕业时完成一款RISC – V处理器的设计并流片,希望以此缩短人才从培养阶段到投入科研与产业一线的周期,为行业培养更多紧缺的芯片人才。
用开源精神打开芯片设计“黑箱”
指令集架构的演进史,始终伴随着开放与封闭的激烈博弈。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表示,传统架构在灵活性和成本上的局限日益凸显,而RISC – V的诞生就如同打开了芯片设计的“黑箱”,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创新的浪潮中。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致辞
吴登生表示,从整体上看,RISC – V领域的研究已进入稳定增长阶段,RISC – V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值得持续关注。而且,RISC – V在AI PC、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已经展现出了极高的应用价值。
米磊希望通过沙龙的跨界交流引发深入思考,共同探索RISC – V的未来发展路径。“沙龙将持续聚焦人工智能、光子科学、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生命科学、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打造富有活力的产学研交流平台,共同探索知识边界,推动科技革命浪潮加速演进。”
本文详细介绍了RISC – V这一开源指令集架构在AI时代的发展契机和重要作用。它能缓解大模型带来的算力紧张问题,引领芯片设计从私有封闭走向开源协作的范式革命。同时也指出了其应用中面临的工具链、案例和人才等问题及解决办法。RISC – V在前沿领域已展现出高应用价值,未来发展值得持续关注。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Weav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