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会落幕后,呼伦贝尔草原变革正当时 从现场会看呼伦贝尔草原生态与畜牧业的绿色蝶变

本文聚焦呼伦贝尔市召开的系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介绍了会议的参与人员、形式和目的,呈现了各代表的感受与规划,还阐述了呼伦贝尔市为解决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展示了其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下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探索。

在广袤的呼伦贝尔,草原是牧区最根本的生产资料,而畜牧业则是牧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源头。抓好草原保护和畜牧业发展这两项工作,不仅是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呼伦贝尔可持续发展、增进牧区群众民生福祉的关键所在。

3月21日,一场意义非凡的现场会——全市系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盛大召开。如同春风唤醒大地一般,这场会议为呼伦贝尔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来自全市各级各地区各部门的领导干部、试点嘎查代表、新生代牧民代表、合作社等组织带头人、畜牧业转型升级典型群体代表、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汇聚一堂。他们通过“观摩+影像+展览+研讨+互动”的多元形式,直面草原过牧这一痛点问题,积极探寻传统畜牧业的破局之路,并为呼伦贝尔量身定制了“良方”。

现场会落幕后,呼伦贝尔草原变革正当时 从现场会看呼伦贝尔草原生态与畜牧业的绿色蝶变

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党支部书记米吉格道尔吉感慨地说:“通过现场观摩,阿茹贡家庭牧场的巨大变化让我感触极深。我们试点嘎查的成功,既得益于政策的引导和牧户之间的合作,更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协调。我会把今天学到的经验运用到下一步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牧民群众坚定不移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党建引领成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

现场会落幕后,呼伦贝尔草原变革正当时 从现场会看呼伦贝尔草原生态与畜牧业的绿色蝶变

现场会落幕后,呼伦贝尔草原变革正当时 从现场会看呼伦贝尔草原生态与畜牧业的绿色蝶变

陈巴尔虎旗委副书记、旗长陶丽表示:“通过现场会的观摩学习,我们深切感受到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全市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势头十分强劲。会后,我们将迅速、精准地落实现场会精神,坚持‘堵、疏结合’,着力解决过牧问题。大力推广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养殖模式,以科技赋能引领机械养殖、草场改良、生态监管等工作走上‘智慧化’轨道。加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养殖技术和经营理念的新生代牧民,全面推开‘三变’‘三位一体’等改革举措,让更多牧民获得稳定、可持续的收入。”

陈巴尔虎旗巴彦哈达苏木格根胡硕嘎查副书记形象地将此次现场会比作一把打开传统畜牧业到新型畜牧业大门的“钥匙”。他说:“现场会进一步促进了牧民合作社和家庭牧场的资源整合。”

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巴彦托海嘎查党支部书记吴洪钢对记者说:“当前牧草即将返青,通过现场会的学习,我们会紧紧盯住这个关键时期,加大对外来牲畜的管控力度,加强政策的宣传引导,希望我们的草能越来越绿、草原越来越美、牧民生活越来越富。”

来自内蒙古大学的与会专家韩红燕指出:“此次现场会让我深刻感受到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对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转型的系统性布局和务实推进。会议中呈现的‘1+N+M’政策体系体现了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和执行力,尤其是通过‘三变’改革试点、舍饲圈养、草畜平衡监管等举措,将草原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为破解草原过牧问题提供了重要路径。未来,可以围绕构建多元化饲草供给体系、拓展饲草供给空间,强化科技支撑,建立饲草全产业链数字化监管体系这三个方向持续发力,期待呼伦贝尔市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国草原牧区提供更多可复制的‘绿色方案’。”

禁牧并不意味着禁养,减畜也不意味着减收。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农牧民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契机。怎样的草原生态经济系统最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如何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走好畜牧业的破局、升级、防控之路?基层代表们最有发言权。

现场会落幕后,呼伦贝尔草原变革正当时 从现场会看呼伦贝尔草原生态与畜牧业的绿色蝶变

陈巴尔虎旗宝日希勒镇库热格太嘎查党支部书记展超说:“‘三变改革’落地以来,我们嘎查分别成立了土地合作社、旅游合作社、置业合作社、劳务合作社这四个合作社,整合了老百姓的资源并统一经营,从原来的传统畜牧养殖转变为科学养殖,从饲料方面节省了饲养成本,提高了大家的收入。”

新巴尔虎左旗新宝力格苏木莫达木吉嘎查党支部书记圆员介绍:“在‘三变’改革和‘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实践推动下,我们通过和旅游公司合作,充分挖掘嘎查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打造特色旅游线路与体验项目。2024年将我们嘎查的辉河观鸟景区和高空观景平台打造成为集高端民宿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旅产业,构建起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嘎查集体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跃。”

陈巴尔虎旗呼和诺尔镇苏丽家庭牧场负责人呼伦从自身角度出发说:“从一个普通牧民实实在在的角度来说,传统养殖费用大,现代化养殖能降低成本,也就意味着能够增加收入。另外,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后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草原美丽、畜牧业繁荣,我们牧民才能真正富裕起来。今天在现场看到了一些现代化养殖方式,对我启发很大,回去我也要把我的牧场做提升。”

去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坚持系统思维、理性思维、创新思维,创新性提出了“系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这一重点改革课题。从牧业牧区牧民破题,带动解决“三农”最现实的问题。目前已构建完善“1+N+M”工作体系,即1个主方案、15个子方案和30个试点嘎查。科学划定禁牧区与轮牧区,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制度,在牧区新建改建棚圈2万平方米以上,新建饲草库24个,形成“冷季舍饲、暖季放牧”模式,重塑生态执法体系,强化草原监管。呼伦贝尔还进行围栏封育和人工干预措施对比试验点,使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75%以上。同时,加快推进畜牧业重点项目落地进度,组建蒙古马金融服务队,并建立牧区人才库、人才培训库等,加强人才支撑,从根子上系统解决草原过牧的问题、加快推进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牧区现代化最终目标“三步走”战略。

现场会虽已落下帷幕,但草原上的变革仍在持续推进。当科技的温度与传统的智慧相互交融,当政府的担当与牧民的期待产生共振,呼伦贝尔正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围绕既要“绿起来”又要“富起来”的目标,紧抓“人”“畜”“草”这一解决草原过牧的关键问题,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全面打响草原过牧治理攻坚战,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生态化、集约化转型升级,探索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高质量发展新路,让这片“北疆碧玉”焕发出持久的生机。

本文围绕呼伦贝尔市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展开,介绍了现场会的情况、各方代表的感受与规划,以及呼伦贝尔市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这一系列行动体现了当地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的积极努力,有望为全国草原牧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推动传统畜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568.html

(0)
GaietyGaiety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