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宁河区桥北街道,该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面临人员密集、构成复杂、流动性强等问题,导致矛盾纠纷多发、社会治理难度大。但街道以“123”工作法成功破解困局,文章详细介绍了其具体做法及成效。
宁河区桥北街道处于城乡结合部这一特殊地理位置,辖区面积大约27平方公里。它管辖着21个行政村(其中包含11个拆迁村)以及11个社区。这里户籍人口有6万人,管理人口达到8万人。由于人员密集、构成复杂且流动性强,矛盾纠纷频繁发生,社会治理的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宁河区桥北街道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们以“123”工作法作为秘密武器,直接对准矛盾的根源,成功突破了困局。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智慧与力量的基层治理故事,探寻从源头化解纠纷的神奇密码。
把握“一个目标”: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在工作中,宁河区桥北街道积极推行实施“两项举措”。其中一项是建强用好综治中心。桥北街道秉持“实用为主、实效为先”的理念,高标准建成了街级综治中心。在这里,街道统筹调配专职力量,充分激活基层信息收集的“数据引擎”作用。并且积极搭建“110、12345、信访、矛调,网格自排为一体的“1 + 5 + N”联盟转办平台,有效破解了“只接不解”“解决不及时”“协调困难”等难题。
另一项举措是推行“一体双翼”决策机制。“一体”是以党政为核心主体,“双翼”则是以专家和职能部门为关键力量,三者合力推动疑难纠纷高效化解。对于那些时间跨度长、成因复杂、化解难度大的问题,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协调、组织、督办作用,及时召开“党政研判会”,针对每个案件“开方”化解。要是问题超出了街道范围,就启动“街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到现场研判,让专家进行“会诊”,从而对症化解。
桥北街道某小区自2021年完成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后,出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小区主干道高于每栋楼道一楼地面,地势低洼,每逢汛期,小区积水后雨水灌进楼道无法排出,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楼道积水排放和淤泥清理。
小区业主代表提出将每栋楼的楼道口加高的建议,这样即便雨水倒灌,城区排水也能将小区雨水排走。但社区服务群众经费紧张,无力承担这笔费用。社区党支部先组织居民自行改造,可只有10个楼口进行了改造。主要原因是1楼以上居民觉得“事不关己”,而且改造成本高,费用均摊到各户不理想。
面对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桥北街道及时介入。他们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判,还认真听取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同时,街道及时召开“党政研判会”,经过充分论证研究测算,提出了改造材料费和改造工时费的各自承担对象和承担比例,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认可。如今,该小区每栋1楼楼道都进行了加高和抹平,雨水能够顺利排出,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据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依托“一体双翼”决策机制,已经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8件。
建好“三支队伍”:筑牢矛盾纠纷化解“第一道防线”
俗话说,“邻里和”则“一家亲”,“矛盾解”则“心连心”。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末梢,其关键作用十分明显。平日里,桥北街道打牢“三支队伍”,分别是抓实网格员队伍、打造特色调解员队伍、成立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专班。
在选优配强网格员队伍方面,街道推动将居民普通网格和各类专属网格嵌入1146个四级网格,制定了网格员“日走访、周访谈”制度,建立了“民情数据库”。通过这些措施,精准掌握了家户邻里等小矛盾小纠纷88件,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街道广泛汇聚群众智慧和各方力量,优选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优秀人民调解员成立个人调解室。2025年重点打造了全国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赵逸举”调解室等特色品牌,在增强群众认同感和信任度的同时,筑牢了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
此外,以“三所联动”机制为支点,桥北街道组建了实体化运作的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专班,构建了以“专项破题—源头治理—制度重塑”为核心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全力推动“老大难”问题转变为“民暖心”工程。
长期以来,桥北街道某小区地下车库因开发商暂停开放出售和出租,小区内停车乱象愈发严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秩序和人身安全。物业公司对这一突出问题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导致矛盾逐渐升级。
桥北街道和社区居委会接到多个居民投诉后,依托街道的“三支队伍”主动作为,及时介入。工作人员多次组织开发商、物业公司及住户代表召开沟通协调会。经过多轮讨论,成功促成开发商同意将地下车库部分车位对外租赁,缓解了小区车位紧张的问题。
考虑到周边小区车位租赁价格普遍较低,工作人员又积极与物业公司多次沟通,成功调整了车位月租金。在租赁政策落实后,居民车位紧张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小区停车秩序明显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也更加安全,社区居民纷纷点赞。
如今的桥北街道
通过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
源头精准“诊疗”各类矛盾纠纷
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
群众满意率从85.24%提升到98.19%
真正实现了矛盾不上交
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
本文详细介绍了宁河区桥北街道面对城乡结合部复杂的社会治理难题,运用“123”工作法,即把握“一个目标”、推行“两项举措”、建好“三支队伍”,成功破解困局。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该工作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成效,如老旧小区楼道积水问题、小区停车难题等。最终实现了矛盾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真正做到了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