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老人前往中国电科21所的“上海市特种机器人创新中心”体验外骨骼机器人的活动,介绍了最新一代白虹3.1外骨骼机器人的特点、优势,以及该系列产品的现状和未来规划,还提及了后续的深度体验试穿服务和活动支持情况。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机器人领域不断涌现新的成果。相较于还在逐步探索走进家庭的人形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已经加快了走进家庭的步伐。
昨日,一群老人来到了中国电科21所的“上海市特种机器人创新中心”,他们化身为外骨骼机器人的首席体验官,开启了一场独特的科技体验之旅。70岁的胡老先生在穿戴好外骨骼机器人后,在研发人员的细心指引下尝试抬腿。那一刻,他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情,仿佛重新找回了年轻时的活力。“力量蛮大的。”胡老先生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老人们所试穿的是21所外骨骼机器人的最新一代产品——白虹3.1外骨骼机器人。这款机器人自重仅3.5公斤,却拥有最高12公里的步速。它就像是老人们的贴心伙伴,能够有效地辅助爬坡、行走、站立等日常活动,让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行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1所机器人及核心部件研发中心主任王洪武详细介绍了“白虹”外骨骼机器人的三大优势。首先,它巧妙地结合了腰部搬运助力以及腿部行走助力功能,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体感,有效减轻了外骨骼自身的重量感。其次,其力矩达到了市场上一般产品的两倍,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会有越用越轻松的奇妙感受。最后,它采用锂电供电,续航时间可达4小时,而且快充仅需1小时左右。在南京栖霞山的爬山测试中,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的测试人员的心肺耗氧量比未穿戴时降低了30%;在爬楼测试中,5层以上每爬一层快5秒,楼层越高省时越多,这充分展示了其强大的助力效果。
外骨骼机器人的穿戴方式十分便捷,就像穿裤子一样简单。老人们在体验时也觉得整个穿戴过程并不复杂。控制总开关设置在腰侧,伸手就可以轻松调节1 – 10档“力气”大小,方便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调整。一位腿脚不便的阿姨在试穿后表示,相比轮椅,外骨骼机器人让她有了更多的自由,可以到处走走停停,感受生活的美好。
目前,白虹系列外骨骼机器人已经实现了规模化量产,并且取得了欧盟CE认证,正广泛装备于消防救援等业务领域。不过,也有体验官提出了一些意见,认为机器人的重量偏重,价格也偏贵。针对这些问题,王洪武透露,面向家庭市场的白虹轻便版已经完成了技术研发,预计年内就会推向市场,售价在万元左右,这无疑为家庭用户带来了新的希望。
现场试穿活动结束后,21所外骨骼机器人助老服务志愿分队与两位居民代表签署了深度体验协议书,正式启动了为期一个月的深度体验试穿服务。在这一个月里,志愿分队将为每位试穿者建立“一对一”科技助老档案,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使用指导和全方位的服务支持,确保社区居民能够充分感受到外骨骼机器人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本次活动作为“沪小科”志愿服务活动的一次重要实践,得到了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团市委及市科技团工委的关心指导,以及上海市生物医药数智化青年建功联盟、上海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青年建功联盟的大力支持。
本文围绕外骨骼机器人展开,介绍了老人体验白虹3.1外骨骼机器人的情况,阐述了其特点和优势,以及产品现状和未来规划。同时,还介绍了后续的深度体验服务和活动支持背景。外骨骼机器人有望通过轻便版的推出,以更亲民的价格走进家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