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公布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举措清单,河北省保定市和石家庄市的相关经验举措入选,详细介绍了保定市适儿化改造项目的功能空间设定以及石家庄市优化儿童安全出行体验的具体做法。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携手联合印发通知,正式发布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举措清单。在众多城市的优秀经验中,河北省保定市和石家庄市的两项经验举措成功入选,展现出独特的亮点和示范意义。
3月17日,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学生练习运球。河北日报记者陈华摄
先来看河北省保定市的创新举措。保定市明确了适儿化改造项目“标配”和“选配”功能空间。为了更好地推动儿童友好公共空间建设,当地出台了《保定市儿童友好公共空间规划指引》。该指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将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细致地划分为居住社区、公园广场、文化展览设施、教育设施、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办公场所、商业服务设施及街道等9类项目。这样的分类充分考虑了儿童在不同场景下的差异化空间需求。
同时,还明确了儿童游乐运动、图书阅读、展示互动、自然科普、社会实践、友好通行等6类功能空间。并且进一步明确了每类建设项目的“必选标配”和“鼓励匹配”功能空间。更为重要的是,提出将“必选标配”空间纳入规划条件,作为项目规划方案审查内容,这为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再把目光投向河北省石家庄市,该市着重优化提升儿童安全出行体验。一方面,实行小学生、幼儿及护送学生家长上下学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并且开通了18条小学生免费公交专线。这一举措极大地为学生提供了安全、便捷的交通方式,让孩子们在上下学的路上更加轻松和安心。另一方面,在交通设施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施划学校周边禁停网状线、人行横道等标线,完善设置交通警告标志、限速标志等标志标牌,通过这些措施构建了儿童安心出行的道路交通环境。
本文围绕国家发布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举措清单,介绍了河北省保定市和石家庄市入选的经验举措。保定市通过出台规划指引明确适儿化改造项目功能空间,为儿童打造多样化的公共空间;石家庄市则从交通政策和设施完善两方面优化儿童安全出行体验。两市的经验为其他城市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