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2025年房地产市场,介绍了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出的系列举措,阐述新一波稳楼市大招的出台情况,分析多地楼市结构性回暖现象,同时也指出市场向好势头仍需巩固,并给出相关建议。
在2025年,围绕着“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一核心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且具有针对性的举措。其中包括“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让各个城市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政策;“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提高土地和房屋的利用效率;“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这些举措为2025年的房地产政策定下了总基调。
为了实现稳楼市的目标,近期政策端持续加大力度。中央促消费文件首次明确提出“稳楼市”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在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该方案部署了8个方面共计30项重点任务。值得一提的是,《方案》首次在促消费文件中强调要稳定股市和楼市,并提出了相关的具体措施。3月17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六部门有关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进一步介绍了提振消费的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方案》首次强调稳股市稳楼市,并提出相应举措,其目的是让老百姓在消费时更有底气,对未来的预期更加稳定,消费信心更强。
随后,在中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上,稳楼市再次成为重要议题。会议提出,要坚决稳住楼市,持续巩固“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房地产政策“组合拳”的效果。继续打好“保交房”攻坚战,让购房者能够顺利拿到自己的房子,保障民生权益。同时,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从供需两端持续发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此外,还要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居住的需求,制定相关标准,加强科技应用,抓好项目建设,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了解到,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今年以来,许多地方都因地制宜地出台了多项举措。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鼓励居民更换住房;着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改善城市面貌;落实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减轻购房者和企业的负担;适时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低购房成本等都是重要的政策方向。以公积金贷款政策优化为例,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截至3月16日,今年以来各地约90城(区)出台政策约130条,其中针对公积金贷款政策的优化约50条。这些政策的优化方向主要包括降低首套、二套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让更多人能够轻松购房;提高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满足购房者的资金需求;优化公积金贷款住房套数认定标准、延长还款期限、优化商转公等,为购房者提供更多便利。
从市场层面来看,随着房地产市场政策的优化调整,居民的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逐步得到释放。3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介绍,自上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交易逐步改善,今年1 – 2月份市场交易总体保持平稳。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2月以来,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前两个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同比降幅分别较上年全年收窄了7.8和14.5个百分点。从监测的40个重点城市来看,前两个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同比分别增长了1.3%和7.1%。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降幅收窄至9.8%,为近8个月来首次回落至个位数。
在二手房方面,今年前两个月,全国二手房交易网签量同比增速超过两位数。以上海为例,网上房地产数据显示,3月前17天,本市二手房网签量已达1.6万套,日均成交量较2月提升70%。热点城市楼市成交的回暖也传导到了土地市场。与前几年相比,今年以来,住宅用地成交规模和土地出让金有所增长,核心城市也频繁拍出高溢价地块。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今年前两个月,300城住宅用地累计成交金额同比增长29.6%,平均溢价率为10.9%。3月至今,土地拍卖的热度仍然居高不下。例如,3月18日,杭州市今年第五次土拍出让的2宗宅地,在经过10余轮竞拍后,分别以9.09%、24.07%的溢价率成交;同日,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宗宅地最终也以27.93%的溢价率成交。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分析称,“土地高溢价率往往代表着房企对未来楼市预期的看好,尤其在核心城市,土地市场回暖有助于稳定房价预期。”
目前,各方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保持稳定。国家统计局对房地产市场从业机构的调查显示,2月份,在70个大中城市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中,预期未来半年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保持稳定或者上涨的受访从业人员比例为71.8%,较上月上升2.8个百分点,市场机构的预期总体稳定。平安证券研报指出,随着重点城市推盘量逐步增加,成交有望逐步改善。3 – 4月为成交旺季,整体供求有望修复,部分城市或将出现局部“小阳春”。
然而,尽管当前市场总体已经呈现止跌回稳的良好势头,但多名受访的业内人士仍持谨慎态度。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院长丁祖昱指出,从风险管控的角度看,房企的压力还没有完全消除。比如,对于资金来源情况,虽然2024年1月份开始全面推进“白名单”制度,但到位资金总量还在持续回落。“整个房地产企业目前的资金状况、资金压力和现金流情况还是有压力的。”丁祖昱强调。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也直言,当前市场初步企稳是前期政策组合拳的累积效应显现,但购房者信心仍处于修复的关键期。一方面需要警惕部分非实质性回暖城市因短期数据改善引发的盲目乐观情绪;另一方面更需要政策端的持续精准发力,尤其是对需求侧的政策仍需跟进。张波建议,从需求侧来看,需要对首套房利率优惠、契税补贴、限购优化等政策保持一定延续性,防止政策退出过快导致市场波动。同时对一线城市需视情况进行远郊区域限购的优化,二三线城市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对卖旧买新群体给予契税减免、按揭贴息等组合优惠,激活置换链条。并在全国加快城中村改造的落地节奏,建立城市更新专项债券与存量房去化挂钩机制,激发更多潜在购房需求等。
中指研究院指出,2025年稳住楼市、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各项政策的实质性落实是关键。针对“扩需求”,该机构建议北上深加快优化限购政策,促进市场活跃度提升,发挥带头效应,具体包括北上取消郊区限购或进一步降低社保年限,北上深取消大面积段限购,带动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等。
本文介绍了2025年政府为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出台的系列政策,包括中央促消费文件首提稳楼市及住建部相关举措等。多地也因地制宜出台了公积金贷款政策优化等多项措施。目前市场呈现结构性回暖,新建商品房、二手房、土地市场都有积极表现,各方对市场预期稳定。但业内人士指出,房企仍有资金压力,购房者信心尚在修复,市场向好势头需巩固,政策落实和需求侧政策跟进是关键。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Ro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