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水利:以科技与改革之力书写水安全答卷 山东水利:引调水、开源与智慧化的协同发展

本文围绕2025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展开,聚焦山东在水资源短缺背景下,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水安全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包括科学统筹引调水、开发非常规水源、实现富民增收、构建水利大模型等方面的实践与成果。

山东水利:以科技与改革之力书写水安全答卷 山东水利:引调水、开源与智慧化的协同发展

这里展示的是山东省聊城市位山灌区二、三干渠渠首周店水利枢纽(资料图片)。

2025年3月22日,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如期而至,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也同时拉开帷幕,其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

山东,作为我国北方经济第一大省,却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困境。人均水资源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缺水”已然成为制约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那么,如何保障水安全,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呢?山东明确了“四水统筹”的总体目标,全面落实“六水共治”的发展思路,推动水利投资逐年跨入百亿元级增幅的新台阶,以现代水网建设为齐鲁大地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能”。

科学统筹引调水

初春时节,当我们站在胶东调水工程宋庄分水闸前,能看到三条输水干渠在脚下交织汇流,随后又重新分出两脉清流。其中一脉流向烟台和威海,为当地送去生命之水;另一脉则滋润着青岛。

引调水无疑是山东解决缺水问题的一大法宝。打开山东现代水网的大版图,我们可以看到其依托“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的总体格局,以南水北调东线、引黄济青、胶东调水、黄水东调这“四线”为输水的“主动脉”,构建起了自南至北、由东向西的“T”字形调水格局。通过这个格局,能够实现长江水、黄河水和当地水这“三水”的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

山东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崔培学表示,山东充分发挥胶东调水、南水北调等骨干调水工程的运行效能,科学统筹调配黄河水、长江水等客水资源以及省内雨洪资源,做到南北统筹、东西互济,全省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联合调度实现了“一网通达”。目前,青岛官路水库、临沂双堠水库等10项重大工程、52项重点引调水工程正在加速推进。山东省级水网长度已经突破7100公里,输水能力达到125亿立方米,覆盖范围达到86%。

大水网建成后,如何进行调度管理呢?山东运用改革这一关键举措,加快推动多水源的统一调度、统一定价和优化配置。在全国首创省级水网运行调度中心,打造出“全省一张网”的特色调度模式。同时,坚持数字赋能,在一网统管的基础上推动实现“一网慧治”。

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也是保障水安全的重要内容。过去一年,论证了30年之久的东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其中老湖区洪水相机南排工程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通水投运。系统推进徒骇河等11条骨干河道治理,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长度651公里,5级以上堤防达标率提升到88%。

山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黄红光介绍,“2024年山东完成水利投资748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水利建设投资持续稳定增长。”与过去“大灾大投、小灾小投”的波动式投资态势不同,山东将以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全面加快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建设,持续推动水安全保障提档升级。

开发非常规水源

在烟台黄渤海新区,一条长长的管道将烟台再生水有限责任公司与万华化学集团的生产基地连接起来,市政再生水正源源不断地流入基地。烟台再生水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部长于英杰介绍,“这套国内领先的市政废水回用系统,2024年为基地提供市政再生水利用4900万吨,占基地总用水量的50%左右。”

面对每日大量的工业用水需求,万华化学集团积极探索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在深度利用再生水的同时,从2023年开始,采用海水淡化处理规模达到5万吨/日,远期规划为30万吨/日,为沿海化工园区的水资源保障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据悉,目前山东节水产业企业已超过1.2万家,节水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了“双核两翼、多点支撑”的节水产业布局。去年年底,第四届中国节水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千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商讨节水优先治理大计,山东的节水经验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学习。

小微企业开展节水改造时,资金短缺往往成为制约瓶颈。如何做好金融和节水“两手抓”,帮助企业破局重生呢?前不久,全国首单知识产权挂钩“节水贷”业务在烟台成功落地。由恒丰银行为山东招金膜天股份有限公司投放贷款1000万元用于膜技术研发推广,这成为深化政银企合作、加强节水金融服务的一项创新成果。目前全省“节水贷”银行贷款余额已超过110亿元。

去年年底,龙口市水务局工作人员通过山东省水资源税远程监控系统发现,龙口市合力机械有限公司当年用水量即将超标,于是立刻联系了该公司的会计张淑兰。张淑兰心急如焚地说:“最近,公司接了个大单,用水较多,哪里有水能解‘近渴’?”

在龙口市水务局的帮助下,合力机械通过全国水权交易系统以1元/立方米的单价购买到了1500立方米用水指标。此次交易实现了龙口市水权交易“零的突破”,以水权改革推动节水增效。

近年来,山东把水权市场化交易作为盘活水资源的“密钥”,加快完善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积极培育用水权交易市场,推广“水源置换、价水分离”区域水权交易模式,让水资源要素在“流动”中“增值”。2024年,山东完成市场化水权交易2.65亿立方米,居全国首位。

富民增收活水来

近日,潍坊市申报的安丘云端梯田自驾旅游公路(安丘天路)项目入选第一批全国旅游公路项目名单。过去,这里的梯田年久失修,既压不住土也存不住水。如今,经过改造提升后,村子里做起了望海山小米等特色农产品生意。借着贯穿于梯田之间的“安丘天路”,实现了旅游与特色农业的双丰收,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治一方水土,美一方家园,富一方百姓。位于日照市五莲县的魏家小流域,一度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近年来,他们利用小流域治理项目资金800万元撬动社会投资1.5亿元,大力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成功拦住了水、护住了土,让原本的“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如今,该流域共发展茶园6000余亩、种植蜜薯10000余亩,走出了一条“小流域 + 产业”要素融合、联动发展的实践新路。

记者了解到,2025年山东将继续强化水土保持空间管控,持续推进胶东丘陵区、泰沂山区等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

水土流失治理,仅是山东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的一个缩影。在潍坊峡山水库,质押融资18.2亿元,实现了“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在枣庄,建成全省首家生态交易平台,实现了生态资源的集中储备、规模提升和数据量化。山东以改革思维求新求变,探索实施河湖生态价值转化的新路径。

此外,山东积极探索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模式。连续三年举办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项目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投资945亿元,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由2022年的全国第12位跃升至2024年的第1位,在“开门办水利”中激发了水利投融资的新动能。

构建水利大模型

走进聊城市位山灌区智慧调度中心,一块偌大的LED屏幕映入眼帘,灌区工程布局、流域水系分布、墒情水情工情等信息一目了然。工作人员现场操作数字孪生系统,通过场景化动态模拟预演,能够实时观察渠道水位、水流时间、流量等各项数据的变化。

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信息化科副科长梁以昌轻点鼠标,三干渠的黄河水便按照指令输送,调水、配水、输水,尽显科技范儿。他表示:“现在整个灌区都‘装’进了计算机里,可实现‘一图尽览、全局掌控’,灌溉效率大幅提升。”

从以往凭经验供水到如今智慧精准供水,作为山东数字孪生灌区建设的先行标杆——位山灌区建成了“天空地水工”感知体系,将“老经验”与“新技术”相结合,构建起灌区庞大的信息“数据库”,为供水计划制定、配水精准调度提供数据支撑,有效解决了需水难预判、配水不精准、供水不科学等难题,确保每一立方米黄河水都用在“刀刃”上。

眼下正是春灌时节,在菏泽市巨野县龙堌镇大文楼村,种粮大户宋成社用IC卡在水肥一体化控制平台刷一下,即可灌溉2500多亩地,而且水电双计,水费充值及遥控取水均可在手机端完成。宋成社说:“通过这个设备,1亩地可节水10立方米至20立方米,节肥可达到15公斤至20公斤,每亩节本增效200元至300元。”

近年来,山东聚焦“数字强水”,聚力打造“智水齐鲁”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实现数据实时监控、工程联合调度、旱涝风险防范,为水利高质量发展夯实技术支撑。山东省水利综合事业服务中心信息化科科长葛召华最近正忙着试运行刚研发的“水利智能小助手”。他介绍:“我们研究完成了DeepSeek大模型国产化本地部署,构建起多维一体的山东水利垂直大模型,助力山东水利迈入AI大时代。”

2025年是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三年建设决胜之年,山东将继续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锚定“四水统筹”总体目标,以开展“改革攻坚年”为抓手,推进实施10项改革攻坚行动,以水利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详细介绍了山东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为保障水安全、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通过科学统筹引调水、开发非常规水源、实现富民增收和构建水利大模型等多方面的努力,山东在水利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也将继续推进改革攻坚,为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Ambitiou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897.html

(0)
AmbitiousAmbitious
上一篇 2025年3月2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