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鲁庙村的鲁太师祠历经沧桑的历史,以及鲁恭德政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如中牟县豫剧团打造的廉政大戏《中牟令》对其精神的弘扬。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如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鲁太师祠,承载着无尽的历史记忆。
(张朝晖 图)
这座坐落在鲁庙村的祠宇,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见证了历史的风起云涌。在明清时期,它曾数度倾颓,又在人们的努力下数度重生。然而,清末民初的连天烽火,让这座象征着精神的丰碑再次遭受重创。如今,鲁庙村内的鲁公祠,仅留存下晚清年间重新修建的祠堂。在那幸存的门楼飞檐之下,“鲁太师祠”的匾额依旧熠熠生辉。据相关史籍记载,宋真宗赵恒到巩义朝陵时路过此地,诏赠鲁恭为“太师”,这也赋予了这座祠堂更深的历史意义。
历史的长河滔滔不绝,鲁恭的德政精神并未被岁月尘封,反而在新时代绽放出耀眼的光彩。2019年,中牟县豫剧团精心打造的廉政大戏《中牟令》精彩亮相。这部大戏以“清正、廉洁、务实、担当”为主题,依托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它以鲁恭临危受命,承受重重压力解救中牟灾民的故事为主线,成功塑造了一位“爱民如子、以德化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官吏形象。在戏中,我们不仅能看到鲁恭的铮铮铁骨,更能深刻感受到他“爱民”“亲民”“为民”的高尚品质,以及那“一片丹心可对天”的家国情怀。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史笔如刀,精准地记录着历史;民心如秤,公正地衡量着一切。从古老的汉阙到热闹的戏台,从厚重的青史到百姓的民心,鲁恭留下的不仅仅是几处祠庙遗迹和故事传说,更重要的是,他让“以德化人”的社会风尚深深扎根于中牟人民的心中,并且代代相传。
本文介绍了鲁太师祠历经沧桑的历史,以及鲁恭德政精神在新时代通过廉政大戏《中牟令》得到传承和弘扬,强调了鲁恭“以德化人”的社会风尚对中牟地区的深远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