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味业“零添加”罗生门:商标争议与市场隐忧

本文聚焦千禾味业旗下“千禾0”酱油被检出镉这一热点事件,深入剖析了事件缘由、企业回应、消费者质疑,探讨了“零添加”概念的争议,以及背后反映出的调味品行业问题。

近期,千禾味业旗下的“千禾0”酱油被检测出含有镉元素,这一消息瞬间引发了广泛关注。这场“零添加”的风波,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不仅让“千禾0”商标被质疑是一场文字游戏,更使得千禾味业的股价遭遇四连崩,市值直接蒸发了9.5亿元。

这起风波的源头,要追溯到3月19日《消费者报道》发布的一份检测报告。报告显示,在送检的13款号称“零添加”的酱油中,有12款都被检测出含有重金属镉。其中,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的镉含量达到了0.0110mg/kg,不过并未超出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千禾味业“零添加”罗生门:商标争议与市场隐忧

由于涉事产品的瓶身上印着十分醒目的“千禾0”商标,不少网民认为,既然是一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就不应该检测出镉元素。他们质疑这款酱油刻意混淆了“零添加”的概念,让消费者产生了误解。

在20日深夜,千禾味业针对此事做出了回应。公司表示,“千禾0”是依法注册的商标,专门用于标识零添加产品系列。该系列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对于产品中检测出微量“镉”的问题,公司解释称,“镉”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像水、土壤以及农产品中都有它的身影。酱油中的“镉”是来源于原料的自然携带,并非人为添加。

千禾味业“零添加”罗生门:商标争议与市场隐忧

那么,“镉”究竟是什么物质?含有“镉”的酱油到底能不能食用呢?“镉”是人体非必需且有毒的元素,它可能具有致癌和致突变的风险。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酱油原料中“镉”的限量为:大豆≤0.2mg/kg、小麦≤0.1mg/kg、食用盐≤0.5mg/kg。另外,现行国标并没有对酱油成品中的“镉”设定限量要求。从相关标准来看,此次涉事酱油内的“镉”并没有超标,理论上是可以食用的。然而,从消费者的心理角度来看,一般都会认为重金属残留在体内会危害健康,这种内心的担忧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此次风波中,消费者更多的质疑集中在“千禾0”商标中的“0”,这个“0”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就是“零添加”的意思。实际上,早在2007年千禾味业就率先打出了“零添加”的概念,但直到2020年才成功注册“千禾0”商标。而且瓶身设计刻意放大了“0”字,这让很多人自然而然地默认这个“0”代表的就是“零添加”。

千禾味业“零添加”罗生门:商标争议与市场隐忧

对于消费者提出的“宣称零添加就不应该检出重金属元素”的问题,食品专家表示,这两者之间并没有逻辑关系。“零添加”在业内一般指的是不添加防腐剂等添加剂,而重金属元素含量对应的是是否超标的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千禾0”酱油是否构成“欺骗性商标”呢?特约评论员沈彬认为,在这起事件中,“千禾0”商标本身并不违法,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概念混淆,企业在主观上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商标法》第十条规定,“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而涉事公司长期以来主打“零添加”概念,这看起来更像是一场文字游戏。

沈彬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体现在提升商品的质量、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以及捍卫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上,而不是在商标上玩“零添加”这样的文字游戏。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像零添加酱油、食醋等被打上“零添加”标签的产品在调味品行业越来越受欢迎。此次“千禾0”商标争议的背后,其实反映出的是消费者与商家对“零添加”定义的认知差异。消费者认为“零添加”意味着“自然、无公害”,不含有食品添加剂;但实际上我国目前对“零添加”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商家宣称的“零添加”更多的只是一个营销概念。食品专家表示,酱油重金属污染来源于土壤、水、原料或加工设备,与是否“零添加”并没有直接关联。“零添加”这样的表述,很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零添加”就等同于全面安全。

千禾味业“零添加”罗生门:商标争议与市场隐忧

曾有媒体统计分析,在2018年到2021年这3年间,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的酱油抽检结果显示,一共有158批次酱油被发现不合格。其中,氨基酸态氮和菌落总数是首要的不合格指标。而氨基酸态氮是划分酱油等级的重要标准之一,原料本身的污染风险更值得我们关注。

当前,很多酱油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丰富产品矩阵,相继开发出所谓“零添加、低盐、有机”等特色化产品。在抢占市场的同时,如何规范调味品市场,也给整个行业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调味品行业资深专家陈小龙指出,现在很多产品贴上“零添加”标签,其实这更多的是一个营销概念,而不是技术标准,行业应该尽快明确相关标准。按照有关规定,合理使用防腐剂、色素本身是合法的。企业如果要标注“零添加”必须做到三点:一是不能偷换概念,把能加或已加的防腐剂隐藏起来不说就是欺诈行为;二是要明确说明到底没加什么,是没加防腐剂、没加色素还是没加香精,必须说得清清楚楚;三是不能进行“拉踩”,不能暗示别的产品不安全。

“食品安全是及格线,健康饮食是加分项。”陈小龙表示,从当前的抽查结果中可以看到,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和菌落总数更值得关注。企业与其盲目追逐“零添加”概念,不如将重心放在提升安全生产工艺上。作为从业者,既要守住安全底线,也要防止过度炒作制造焦虑;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理性选择,相信科学,才能吃得更健康、更安心。

本文围绕千禾味业“千禾0”酱油被检出镉这一事件展开,详细介绍了事件经过、企业回应、消费者质疑及各方观点。揭示了“零添加”概念在市场中的模糊定义和营销乱象,强调了企业应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行业需明确相关标准,消费者要理性消费。

原创文章,作者:Weav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209.html

(0)
WeaverWeaver
上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