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3月20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的“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详细讲述了画家谢天成由西画入水墨,追随刘海粟开创的中西融合之路,历经近半个世纪探索,将西方油画特点与中国泼墨、泼彩法有机结合,形成独特的“彩韵墨象”风格,其作品兼具西方油画的肌理感与中国山水画的空灵意境。同时提到策展人对其作品的评价,最后告知展览将延续至3月30日。
在艺术的广袤天地中,东方的水墨山水宛如一幅悠远的梦境,以其空灵的意境勾勒出大自然的神韵;而西方的重彩油画则似一场热烈的狂欢,凭借强主体性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这两种原本互为对照、看似难以兼容的审美体系,却在画家谢天成的作品里,毫无障碍地交融为一幅绚丽的画卷。
3月20日,一场名为“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盛大开幕。谢天成坚定地追随刘海粟所开创的中西融合之路,凭借在泼墨、泼彩法上的不断精进,开辟出一条被称作“彩韵墨象”的中国当代山水画突围新路。
在此次展览中,有一幅名为《目空云海千层浪》的作品,尺寸为78cm×102cm,是2015年创作的纸本水墨佳作。
今年78岁的谢天成,艺术之路颇具传奇色彩。他最初从西画入手,而后自学张大千的绘画技法,尤其对张氏的泼墨、泼彩法进行了深入精研。20世纪80年代,他拜入刘海粟门下,潜心研习大写意山水。90年代至2012年,他旅居纽约,在那里汲取了西方艺术的养分。归国后,他往返于桂林和上海之间,全身心投入到大写意山水的创作中。
谢天成巧妙地将油画的塑造性、厚重感、透视、空间、体积、质感,以及印象派、野兽派对于色彩及光的独特表达,融入到从张大千、刘海粟那里学到的泼墨、泼彩法中。他将这两者进行了有机结合,以此来表达对故乡桂林山水自然之美的由衷热爱。
历经近半个世纪的不懈探索,谢天成的艺术突围渐入佳境,其作品的独特面貌也逐步形成。他的近期作品,以积彩、积墨、积白粉的技法独树一帜。从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画作既有西方油画的肌理感与塑造性,又有中国山水画的空灵气韵和幽远意境。
比如《瑶山系列之二》,尺寸为48cm×180cm,是2022年创作的纸本彩墨作品,完美地展现了这种独特的风格。
策展人红梅对谢天成在中国大写意山水实践中所做出的独特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她将其称为“彩韵墨象”。红梅认为:“谢天成近期的作品介于西方风景画审美和中国山水画意境之间,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恢宏,同时也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国大写意山水在泼彩泼墨、积彩积墨方面的时代回响。”
像《寒香映水风》,85cm×90cm,2022年的纸本彩墨作品,以及《漓江渔艇》,69cm×136cm,2021年的纸本水墨作品,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据悉,此次展览将延续至3月30日,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前往北京画院美术馆,亲身感受谢天成艺术作品中中西融合的独特魅力。
本文围绕“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展开,介绍了谢天成的艺术历程、创作特点和风格形成过程。他将西方油画元素与中国传统泼墨、泼彩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彩韵墨象”风格,其作品兼具中西绘画之长。策展人对其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展览将持续至3月30日,为观众提供了欣赏独特艺术的机会。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