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第二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创新发展大会展开,重点介绍了大会中关于残疾人心理服务的相关内容,包括研讨会、嘉宾观点、实践案例分享以及交流讨论中对面临困境的探讨等。
2025年3月19日至21日,第二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创新发展大会在四川省自贡市盛大召开。此次大会意义非凡,以“共建·共治·共享——以社会心理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鲜明主题,由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华夏时报社联合主办。大会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培育出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心态。
作为大会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3月19日下午同步开启了残疾人心理服务模式创新主题研讨会及圆桌会。在这个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和学者围绕着(特殊人群)多元化支持网络构建、残障群体心理服务技术创新以及社会资源整合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研讨。此次研讨为完善残疾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范例,有望为残疾人心理服务带来新的突破和发展。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分享了自己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状态变化。他深刻地指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判断残疾人心理服务的模式与创新。在科技赋能的大背景下,残疾人心理服务迎来了全新的窗口期、应用期和创造期,这意味着科技将为残疾人心理服务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中国残联理事会理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兼主任吴世彩在致辞中着重强调,此次大会为全国各地心理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从业者搭建了一个优质的交流平台。他满怀期待地表示,希望通过科技助残的有效方式,让残疾人心理服务以及残疾人事业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发展,让更多的残疾人受益。
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指出,残疾人心理健康是残疾人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它不仅紧密关系着每位残疾人的健康快乐和家庭的幸福美满,还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重视残疾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既是国家治理精细化、人性化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他进一步阐述道,媒体在残疾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扮演着多重重要角色,既是知识普及的“扩音器”,能让更多人了解残疾人心理服务的重要性;也是舆论引导的“稳定器”,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更是资源整合的“连接器”,将各方资源汇聚起来。《华夏时报》愿意承担起新时代的宣传使命,充分利用报社的全媒体传播矩阵,进行浓墨重彩、亮点频现的宣传引导,为残疾人社会心理服务高质量发展谱写崭新的篇章,为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在专题研讨会环节,重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李祚山带来了《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的新探索》的精彩分享,为残疾人心理服务实践提供了具有创新性的案例。李祚山认为,残疾人帮扶模式应该发生转变,从过去注重生存保障型,逐渐转向满足其发展需要的帮扶。他强调,残疾人心理服务不应仅仅着眼于对心理问题的矫正,更要注重对残疾人积极品质的培养。他主张选择以提升残疾人的自信心为突破口,以此来推动残疾人心理服务的发展。他还特别指出,“满足残疾人心理服务需要,要特别注重心理康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沈阳市安宁医院康复中心主任王会秋重点探讨了中西医结合五行管理模式在失智老年人及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她巧妙地结合中医五行理论与现代化生活方式,从患者、家属以及社会需求的多个角度出发,提出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应结合自身情况顺势而为,这样才能尽快恢复和重建患者在职业、娱乐、教育和周围环境相适应方面的潜能,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副主任濮凤颖以“关爱·赋能·增效——来自杭州的残疾人心理康复服务实践探索”为题,分享了来自基层残疾人心理服务的丰富实践经验。在硬件设施方面,他们选择与专业医疗机构合作,为残疾人提供更专业的服务环境;在人才培养方面,团队员工不断精进心理服务业务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和进修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他们积极链接各方资源,提高对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心理服务能力。濮凤颖认为,任何一个群体都有他们的心理优势,我们要帮助残疾人去发现和利用这些优势,挖掘他们的内驱力。除了提供相应的心理服务,更要引导残疾人挖掘自己的心理优势,从而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北京市石景山小飞象训练发展中心负责人赵星分享了AI赋能孤独症儿童心理服务的经验。她从孤独症及其家庭在康复、心理支持和社会融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经验分享。她指出,孤独症家庭常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病耻感和社会偏见可能进一步加剧他们内心的孤独感。因此,机构秉持“以心促心、以心养心、以心赋心”的理念,帮助孤独症家庭做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心理负担,增强他们的韧性。
赵星还表示,作为一名心理服务工作者和康复工作者,每天都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因此,她每天都会对自己做好心理建设,以达到最佳心理状态,为残障人士及其家庭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她强调,对于孤独症家庭,首先要引导孤独症孩子的家庭拥有积极的心理状态,在家庭里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这样孩子们的干预效果和心理状态才能越来越好。
在交流讨论环节,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密忠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心理科负责人郭志华,与李祚山、王会秋、濮凤颖和赵星共同探讨了他们与残疾人心理服务之间的渊源。
关于当下残疾人心理服务仍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参与交流讨论的专家学者们,从人才资源、科技赋能、产业的不同角度分享了各自的见解。李祚山表示,当前残疾人心理服务专业人才紧缺,仅仅依靠专业的心理人才和愿意从事残疾人心理服务的人才,难以满足残疾人心理服务的实际需求。他希望能从政策的顶层设计层面,出台相应的举措,为残疾人心理服务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让这项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推进。
最后,参与交流讨论的专家学者们达成了一致共识,社会公众应该提高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他们认为,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跟社会社交健康紧密关联,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身心健康的美好状态。
本文介绍了第二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创新发展大会中有关残疾人心理服务的情况,包括主题研讨会、嘉宾观点、实践案例分享等内容,还探讨了当前残疾人心理服务面临的困境,专家呼吁社会重视心理健康,期待政策支持推动残疾人心理服务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