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亿美元采购计划,英伟达在美国本土制造的背后逻辑

本文围绕科技巨头英伟达应对特朗普“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压力展开,介绍了其未来四年的采购计划、在美国本土制造的情况,以及与台积电、英特尔等的关联,反映了该政策对全球科技企业和经济的影响。

在特朗普“美国优先”贸易政策的影响之下,科技领域的巨头企业英伟达正积极寻求应对之策,努力缓解该政策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20日,英伟达的CEO兼联合创始人黄仁勋对外公布了一项重要计划。他表示,在未来的四年时间里,英伟达预计将采购总价值大约5000亿美元的电子产品。而且其中“数千亿美元”规模的产品将会在美国本土进行制造。这一举措无疑显示出英伟达在当前贸易政策背景下的战略调整。

其实,英伟达的这一战略转变并非个例。此前,像苹果这样的科技巨头也曾经计划在美国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些科技企业的行动反映出“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就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英伟达加入“回流潮”

本月,台积电宣布在亚利桑那州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建设芯片制造设施。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拜登政府时期台积电已承诺650亿美元投资基础上的进一步追加。黄仁勋透露,英伟达最新的Blackwell系统目前正在美国生产。他解释说:“台积电在美国的投资为我们的供应链韧性提供了实质性提升。”这意味着英伟达的供应链能够更加稳定,减少因外部因素带来的风险。

虽然英特尔或许是美国唯一一家可以生产与英伟达相似尖端芯片的公司,然而其代工业务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上周,Lip – Bu Tan被任命为英特尔CEO,结束了英特尔一段时间以来的领导真空状态。

对于此前有关英伟达参与讨论组建联合体投资英特尔的报道,黄仁勋明确予以否认。同时,他也并未承诺将使用英特尔的美国芯片制造服务作为回岸计划的一部分。不过,黄仁勋也表示:“我们定期评估他们的代工技术,这一过程正在进行。英伟达也在关注英特尔的芯片封装服务,我们寻找成为他们客户的机会。”他还进一步说明,英伟达会定期对英特尔的代工技术进行评估,并且正在考虑使用其芯片封装服务。英特尔具备在先进芯片技术领域保持竞争力的能力,但建立新的供应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投入。

英伟达为应对“美国优先”贸易政策,计划未来四年采购约5000亿美元电子产品且数千亿将在美国本土制造。同时提到台积电在美国追加投资,英伟达部分系统在美国生产。此外,还涉及英特尔代工业务面临挑战,英伟达虽否认投资但在评估其代工和封装服务。整体反映了“美国优先”政策下科技企业供应链的调整和战略布局的变化。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760.html

(0)
DelilahDelilah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