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关于美国中情局在肯尼迪遇刺案文件解密时给以色列“打掩护”的贴文展开,介绍了相关文件情况、中情局的回应,还提及肯尼迪遇刺案的基本情况以及多年来围绕摩萨德是刺杀黑手的猜测,同时涉及以色列的核问题。
据相关消息,近日美国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一则引人关注的贴文。该贴文声称,美国中央情报局在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遇刺案文件解密过程中,存在给以色列“打掩护”的行为。这一说法再度引发了公众对于以色列情报和特勤局(摩萨德)可能是刺杀肯尼迪幕后黑手的热烈讨论。
回溯到2017年10月2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能看到人们排着队进入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大楼。当时的场景,仿佛预示着肯尼迪遇刺案的真相即将被揭开一角。
在本月18日,有国外网民发布了一条引人深思的帖子。该网民表示:“在肯尼迪遇刺案相关文件中,只要出现‘以色列’的地方,中情局都要求将其隐去。毫不夸张地说,他们要求隐去的内容似乎只有‘以色列’。”并且,该帖文还配上了公布的肯尼迪遇刺案相关文件。从文件中可以看到,中情局盖戳同意解密文件,同时还有手写的“除了括号内内容”字样,而文件里“以色列”字样都被加了括号。
针对这一帖文,美国事实核查网站“头条新闻”在19日发布了核查文章。文章指出,上述帖文中所涉及的档案文件虽然是“真实”的,但在肯尼迪遇刺案解密的众多文件中,中情局要求隐去的内容并非只有“以色列”,还包括“奥地利”“法国”等国家名称。按照中情局网站的说法,该情报机构决定不对公众公开的内容涉及“情报收集的来源与方法”等多个方面。
同样是在2017年10月2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人们站在印有肯尼迪肖像的海报下,排着队进入新闻博物馆。这一场景也成为了肯尼迪遇刺案不断被关注的一个缩影。
按照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要求,美国国家档案馆在18日公开了最后一批肯尼迪遇刺案相关文件,文件数量超过6万页。然而,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大多数所谓的最新解密文件“并非新的”。其中不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的文件其实早已公开,只是当时对个别内容做了技术处理,比如隐去了可能暴露中情局雇员身份和情报来源的信息。
把时间拉回到1963年11月22日中午,46岁的肯尼迪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埃尔姆大街乘敞篷汽车巡游时,不幸遭枪击身亡。事发后仅仅一个多小时,24岁的奥斯瓦尔德就被抓获。但两天后,奥斯瓦尔德在押解途中被当地夜总会老板鲁比开枪打死。警方解释称,鲁比开枪的动机是对肯尼迪之死过度悲伤。几年后,鲁比因癌症死于狱中。
自肯尼迪遇刺60多年以来,围绕这起案件的猜测从未消散。其中一种猜测认为,刺杀肯尼迪的幕后黑手是摩萨德。一本关于肯尼迪遇刺书籍的作者迈克尔·柯林斯·派珀认为,在肯尼迪遇刺前,他反对以色列拥有核武器,因此以色列总理本 – 古里安策划了这起刺杀,而摩萨德“直接并深度”牵涉其中。
关于“摩萨德刺杀肯尼迪”的说法还有很多。例如,肯尼迪曾向本 – 古里安施压,要求其说明以色列迪莫纳核反应堆的情况。以色列在迪莫纳市附近建有希蒙·佩雷斯内盖夫核研究中心。美国媒体先前报道,研究中心内有一座老旧核反应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运转。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以色列拥有核武器,但以色列向来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这一说法。
本文围绕肯尼迪遇刺案展开,先是介绍了社交媒体上中情局在文件解密时给以色列“打掩护”的说法,接着说明中情局隐去内容并非只有以色列相关。然后回顾了肯尼迪遇刺案的基本情况以及多年来围绕摩萨德是幕后黑手的猜测,还提及了以色列的核问题。肯尼迪遇刺案的真相依然迷雾重重,众多猜测仍待进一步考证。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