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带您走进淮北这座城市,介绍了当地的知名人物、特色美食,展现其从矿业到绿色文旅的转型之美。还讲述了孟浩然在临涣古镇的诗作及背后故事,最后介绍了临涣古镇的历史文化与民俗美食,让您全方位感受淮北的魅力。
淮北市
杰出人物
在淮北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许多杰出人物,如蹇叔、戴逵、桓谭、刘开渠等。他们在不同的领域绽放光彩,为淮北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特色美食
淮北的美食独具特色,榴园地锅鸡、濉水红鲤、临涣培乳肉、淮北南坪响肚、淮北周氏面皮、临涣酱培包瓜、淮北石板街油茶、濉溪老街壮馍等,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淮北人民的生活智慧和独特风味,让人垂涎欲滴。
如今的淮北,正展现出全新的面貌。“煤城转型展新颜,山水相依画意浓”,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这座城市的变化。
相山巍峨耸立,南湖波光粼粼,自然之美与工业遗迹相互交织,仿佛在诉说着淮北从曾经辉煌的矿业时代,逐步迈向绿色文旅新时代的华丽转身。
淮北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韵悠长的它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岁月静好如同一首优美的诗篇。漫步在淮北的大街小巷,您可以前往隋唐运河古镇,感受悠悠水韵带来的宁静与惬意;登临相山公园,俯瞰城市的崭新面貌,在绿意盎然中寻觅历史留下的痕迹。南湖、乾隆湖等湖带景观,每一处都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摄影:黄鹤鸣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欣赏一首古诗。这首诗是[唐] 孟浩然所作。
河县柳林边,河桥晚泊船。
文叨才子会,官喜故人连。
笑语同今夕,轻肥异往年。
晨风理归棹,吴楚各依然。
译文
滨河的临涣城边,柳林随风摇曳,跨河的桥头静静停泊着晚舟。
诗人我有幸忝列于文人才子的聚会之中,而身为官员的主人则欣喜地迎来了老友相聚。
欢声笑语依旧如往昔一般,但旧友们如今都已轻裘肥马,富贵豪华,与过去大不相同了。
在清晨的微风中,诗人解开舟楫准备归去,自己仍将继续浪迹于吴楚之地,客游的生活依旧未变。
注解
①临涣:古称铚,在唐朝时隶属于亳州,也就是如今的安徽濉溪县。
②裴明府:指的是临涣县令裴某。也有人认为他本名为裴赞,但他的生平具体情况并不为人所知。
③张十一:李白曾写过《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诗,王昌龄也有《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诗,这两首诗中的张十一应该是同一个人,不过他的名字并不明确。
④房六:孟浩然有《岘亭饯房璋崔宗之》诗,房六有可能是房璋或者他的兄弟。
⑤河县:这里指的是临涣县,因为它临近河流而得名。
⑥文叨(tao)才子会,官喜故人连:意思是诗人自谦自己滥竽充数参与了才子们的聚会,而官员则欣喜老友能够相聚。“文”指的是诗人自己,“叨”是自谦之词,“官”则指的是裴明府。
⑦轻肥:代表着轻裘肥马,在这里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⑧归棹(zhào):就是归舟的意思。
赏析
在皖北平原上的临涣古镇,1300年前曾举办过一场文人聚会,著名的田园诗人孟浩然在这次聚会上即兴吟诗,留下了这首佳作。
孟浩然生活在一个昌明鼎盛的年代,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因此,他的诗作大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无论是表达幽居时的寂寞、与朋友交往的真诚,还是旅途中的乡愁、仕途不顺的失意,甚至是内心难以排遣的愁绪,他都能用清新灵动的笔触,营造出清雅秀淡的风格。
孟浩然拥有清澈透明的心境,他将这种心境与洁净清绝的大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孟诗独特的清淡风格,开启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河。他的《春晚绝句》中“春眠不觉晓”一首,就像一股清澈透明的山泉,让人们吟读了千年,至今仍在广泛传诵。而他的《过故人庄》更是任意真率,将田园诗的境界推向了极致。
开元十三至十七年(725 – 729年),孟浩然已年届不惑,他感叹岁月匆匆流逝,自己一腔奔涌的情怀却付诸东流。在这期间,他开始漫游吴越等地。
离开洛阳后,孟浩然沿着汴水往东南方向前行,在谯县(今安徽亳州)停留了几日,然后改由涣水顺流而下,来到了临涣。在临涣县令举办的宴席上,他遇到了老朋友。
诗人应邀乘船前往赴宴,傍晚时分,正是一天即将结束、家家户户团聚的温馨时刻,也是游子最容易思念家乡的时候。柳林、泊船,这些景象让旅居他乡的诗人心中既有与老友相聚的喜悦,又有浓浓的思乡之情。
当时的孟浩然在科考和仕途上都遭遇了失意。因此,酒宴上欢乐的氛围,故友们在仕途上的得意,更加衬托出诗人心灵深处的悲凉与落寞。在觥筹交错之间,看到朋友们都已经出仕,而自己却处处碰壁,不得不回归寂寞的生活,诗人的内心顿时波澜起伏。
然而,诗人的情绪并没有一直沉浸在幽怨之中。他很快从深绵的幽怨中再次振作起来,他认为人各有志,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各不相同,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找到真实的自我,各得其所。你看,诗人在晨风中乘船远去,此时的他已经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脸上看不见焦虑与急躁,有的只是对未来诗意的期盼和对隐居故山的怀想。
这首诗的诗句纯粹是诗人率然天真的表达,是他心境深处的自然流露,真有一种“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感觉。闻一多曾说,“这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唐诗杂论·孟浩然》)。
如今,我们沐浴着和平的阳光,在临涣古镇追寻孟浩然的遗迹,更能深刻地感受到那种“晨风理归棹,吴楚各依然”的自洽和笃定。
链接信息
临涣镇,坐落在淮北平原之上,依临涣水而建。
涣水也就是古浍水。自古以来,这里就有“濉涣文章地,两岸多奇才”的说法。蹇叔、嵇康、嵇含、嵇绍、戴逵、戴颙、徐防等名人都在此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名标青史。《左传》中的名篇《蹇叔哭师》就与这里有关。“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他的古琴曲《广陵散》和《与山巨源绝交书》,更是成为了魏晋风度的千古绝唱。
临涣文昌宫,始建于唐朝,最初名为尚书宫,也被称为藏书宫,后来改为昌帝庙。武则天出行江南时,昌帝庙被改造为行宫,到了宋末又易名为文昌宫。自古以来,文人学士们就喜欢到此雅聚。白居易曾在此与“符离五子”吟诗作对。1948年11月,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组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还在文昌宫设立了指挥所。
如果您来到临涣古镇,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感受深厚的历史文化,还可以一边喝茶,一边听坠子戏、淮北大鼓,同时品尝酱培包瓜、豆腐香乳、油酥烧饼、羊肉清汤等民间美食。此外,还有唢呐、舞龙、高跷、旱船、甩鞭等丰富多样的民俗表演,一定会让您流连忘返。
本文全方位介绍了淮北市,包括当地的杰出人物、特色美食,展现了其从矿业到绿色文旅的转型之美。还深入解读了孟浩然在临涣古镇所作的诗,阐述了诗的内容、注解及背后蕴含的情感。最后介绍了临涣古镇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美食,让读者对淮北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