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两代掌门跨越十年对话,解锁中国制造韧性密码,从流量出圈到变革创新,海尔如何书写时代答卷?

本文围绕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意外出圈事件展开,通过第一财经对其专访,串联起与张瑞敏跨越十年的对话,深入剖析海尔两代掌门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管理思想和变革举措,展现了海尔以创新与韧性应对时代挑战,为中国经济注入持久动能的发展历程。

01 一场意外出圈,一次跨越十年的思想接力

在不久前圆满落幕的两会期间,向来行事低调的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出人意料地“破圈”了。他与雷军同框时“冷如冰箱”的表情包,迅速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让他成为了全网热议的“海总”。这场流量狂欢的背后,实则反映出公众对这位掌舵中国制造巨头近四年,却一直鲜为人知的企业家的强烈好奇。大家不禁会问:他究竟是谁?他所带领的海尔,又将如何摆脱“海尔兄弟”的童年记忆,跳出“张瑞敏”的巨大光环,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呢?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在中国经济的澎湃浪潮中,实体制造业始终是默默坚守的“压舱石”。以海尔为代表的企业,凭借着“自以为非”的变革基因,将每一次时代挑战都巧妙地转化为自身跃迁的契机。从最初以质量立命,到如今进行生态破局;从秉持“用户永远对”的理念,到推行“用户付薪”的机制,海尔的发展轨迹正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第一财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注脚,第一时间邀约周云杰进行了首度回应专访。作为长期深耕中国企业发展领域的财经媒体,早在十年前,第一财经就携手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共同打造了《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项目。当时,张瑞敏因“人单合一”的管理思想备受世界瞩目,该项目深入海尔,与这位海尔的精神领袖进行了深入的专访交流。本期《两说》节目以周云杰的“意外走红”为切入点,运用蒙太奇的交叉剪辑手法,将两场跨越十年的对话巧妙地串联起来。通过两代掌门的思想碰撞,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企业家如何以创新与韧性锻造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经济注入持久的发展动能。这不仅是一部企业传承史,更是中国制造以“韧性”回应时代命题的启示录。同时,这也是“中国经济20讲”系列的第三期。

海尔两代掌门跨越十年对话,解锁中国制造韧性密码,从流量出圈到变革创新,海尔如何书写时代答卷?

02 冰山之巅:接住流量,更要接住时代

流量无疑是时代抛出的一道考题,然而海尔交出的答卷远不止简单的“接梗”。面对全网的热议,周云杰坦言“互联网的传播方式超出预期”,但他头脑十分清醒,深知流量虽是时代的馈赠,但只有具备扎实的内功和清晰的战略,才能将这“泼天的富贵”转化为品牌的长期价值。早在去年,他就要求高管站到台前打造个人IP,理由是“企业必须与时代同频”。这种敏捷反应的背后,其实是张瑞敏十年前埋下的伏笔。张瑞敏提出“做时代的企业”,并运用“人单合一”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科层制,让企业全员都能直面市场。正如秦朔朋友圈创始人、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所说,海尔的变革看似平静如水,实则是刀刃向内的深刻变革。

张瑞敏曾说:“好的企业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你要做时代的企业,这是永远的命题!”

周云杰也明确表示:“张总可能创造了海尔,把海尔带到了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世界级的品牌这样的高度,还输出了一个世界级的管理模式。而我的任务是要再创造一个新海尔,这个新海尔就是一个生态的海尔,我肩负着这样的使命。”

海尔两代掌门跨越十年对话,解锁中国制造韧性密码,从流量出圈到变革创新,海尔如何书写时代答卷?

海尔两代掌门跨越十年对话,解锁中国制造韧性密码,从流量出圈到变革创新,海尔如何书写时代答卷?

03 前浪后浪:用户零距离,跨越两代的坚守

从1985年张瑞敏执意砸毁76台问题冰箱,到2024年网友喊话“懒人洗衣机”一周内就实现落地预售,海尔对“用户主权”的信仰始终坚定不移。当年,张瑞敏用铁锤砸碎的是“差不多就行”的惰性思维,重塑的是“优秀产品必由优秀之人创造”的质量敬畏之心;如今,周云杰则借助新时代的红利,砸开了生态边界,推行“用户付薪”机制,让员工薪酬直接与用户价值创造挂钩。“用户永远对”是海尔发展的起点,“用户定义未来”则是它前进的下一站。秦朔坦言,这种扎扎实实练内功的气质是两代“海总”一以贯之的传承。

张瑞敏强调:“砸冰箱砸的是观念,观念不破,一流设备也只能造末流产品。”

周云杰也指出:“不管什么样的企业,你一定要和用户零距离,否则你就会离时代越来越远,最终被时代所抛弃。”

海尔两代掌门跨越十年对话,解锁中国制造韧性密码,从流量出圈到变革创新,海尔如何书写时代答卷?

海尔两代掌门跨越十年对话,解锁中国制造韧性密码,从流量出圈到变革创新,海尔如何书写时代答卷?

04 冰山之下:自以为非,在变革中寻找永恒

海尔的韧性源自其“自以为非”的企业文化,即永远否定成功带来的惯性思维,在不断的变革中寻找新质生产力。张瑞敏主导的“自杀式重生”,让海尔从传统的管控型组织,逐步蜕变为“人单合一”的创新型样态,并持续不断地进化,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般的生态体系;周云杰接班后,斥资百亿布局大健康、工业机器人、汽车生态等领域,直言“要再造一个新海尔”。他还利用与上下游、资源方、生态方以及用户链接形成的价值共创体系,在稳固“防守”的基础上,主动“出击”,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发展机遇。尽管两代“海总”面临的时代课题各不相同,但“变革”始终是他们共同的选择。在秦朔看来,以海尔为代表的这一类中国制造企业的韧性,就体现在能够在不同的时代,积极应对时代的挑战,展现出生生不息的创造力。

张瑞敏说:“凡是墙都是门,但这个墙要变成门,你要创新。”

周云杰表示:“海尔和上下游所有的资源方、生态方,以及用户形成了一个价值共创体系,恰恰这种组织变革和管理理念非常适应AI时代的发展需求。”

海尔两代掌门跨越十年对话,解锁中国制造韧性密码,从流量出圈到变革创新,海尔如何书写时代答卷?

05 浪花终会退潮,但深海自有答案

流量会逐渐消散,热搜也会不断更迭,但中国制造的韧性故事永远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本期《两说》节目以十年为时间尺度,丈量了一家企业如何凭借“冰山之下”的扎实内功穿越经济周期;以两代企业家为镜子,照见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动力——不是盲目追逐风口,而是主动创造风口;不是一味迎合时代,而是努力成为时代的引领者。让我们一同见证海尔如何以“变革基因”书写中国制造的韧性答卷!

海尔两代掌门跨越十年对话,解锁中国制造韧性密码,从流量出圈到变革创新,海尔如何书写时代答卷?

嘉宾更多精彩观点

东方卫视每周三22:30

第一财经每周六22:00

《两说》

海尔两代掌门跨越十年对话,解锁中国制造韧性密码,从流量出圈到变革创新,海尔如何书写时代答卷?

本文通过对海尔两代掌门周云杰和张瑞敏的管理思想与变革举措的深入剖析,展现了海尔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始终坚守“用户主权”,凭借“自以为非”的变革基因,以创新与韧性应对时代挑战。这不仅是海尔的企业传承史,更揭示了中国制造企业以扎实内功穿越周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的深层逻辑。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586.html

(0)
JulianaJuliana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