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深陷债务与转型泥潭,胖东来模式成救命稻草?,永辉超市:负债扩张下,胖东来模式能否突围?

本文聚焦永辉超市的经营现状,深入剖析其负债扩张的两个阶段,分析业绩下滑的原因,阐述其学习胖东来模式的变革举措,同时指出永辉超市面临的资金困境、回笼资金难题以及供应链不确定性等问题,还提及了股东退出的情况。

永辉超市深陷债务与转型泥潭,胖东来模式成救命稻草?,永辉超市:负债扩张下,胖东来模式能否突围?

永辉超市的负债扩张历程可清晰地划分为两个显著阶段。

第一阶段是2016 – 2019年的门店积极扩张期。在这几年间,永辉超市采取了激进的发展策略,通过密集开设新门店以及拓展多元化业态来抢占市场份额。比如推出超级物种这一创新业态,试图打造一种融合了超市、餐饮、体验等多种功能的新型零售模式;同时,还开设了永辉超市mini店,以满足不同区域消费者的需求。然而,这种大规模的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导致其负债率从2016年的34.6%一路攀升至2019年的60.9%。

第二阶段则是从2021年至今的转型阵痛期。这一时期,新零售业态的蓬勃发展给永辉超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社区团购、即时零售等新兴模式凭借其价格优势和便捷的配送服务,迅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生鲜电商的日活跃用户数更是突破了1.5亿。与此同时,仓储会员店如山姆、Costco等通过差异化的选品策略,进一步挤压了传统超市的市场份额。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永辉超市的业务受到严重影响,收入规模逐年下降,资金状况也日益紧张。从2021年到2024年,公司连续四年陷入亏损状态,累计亏损金额高达94.36亿元。

面对业绩的持续下滑,永辉超市在2021年以来做出了战略调整,选择聚焦线下业务,并决定学习胖东来模式。在3月17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叶国富代表改革小组表示将推进三大变革。一是组织变革,旨在建立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二是运营变革,继续深入推动学习胖东来模式,希望借鉴胖东来在服务、商品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三是供应链变革,大力推进裸价、直采和自有品牌开发,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商品的竞争力。叶国富还透露,2025年永辉超市计划调改门店约200家,同时关闭250至350家经营不善的门店,并计划至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门店的调整。

那么,胖东来模式能否在永辉超市执行到底呢?目前来看,部分调改门店在销售额和客流量方面确实取得了短期的增长。调改店主要对门店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重新装修门店,改善店内灯光效果,更新货架布局,为消费者营造更加舒适的购物环境。此外,还增设了客户休息区,配备了长椅、插座等设施,甚至设置了自助宠物寄存区和免费打包台等贴心服务区域,同时提供免费直饮水、充电宝等暖心服务。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永辉超市还提升了员工待遇。今年2月,永辉超市面向门店一线员工进行了分红,总额达1139万元,惠及员工超过8000人。含分红在内,调改店一线员工整体薪酬对比调改之前涨幅达50%以上。

然而,这些变革和提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资金恰恰是目前永辉超市最为紧缺的资源。

债务泥潭

截至2024年三季度,永辉超市的负债率已经飙升至87.1%,处于非常危险的水平。其短期负债主要由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和票据、合同负债以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构成。2024年三季度,这四项负债分别为49.01亿元、76.08亿元、51.54亿元和21.17亿元,合计高达197.8亿元。而同期永辉超市的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仅为84.37亿元,资金缺口达到了113亿元。为了缓解自身的资金压力,永辉超市不得不延长拖欠供应商的账期,应收账款和合同负债占销售的比例分别较2023年三季度提升了1.5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永辉超市在负债率不断攀升的同时,融资能力也不容乐观。在运营资金出现压力的情况下,公司没有长期借款,这意味着永辉超市的债务可持续性完全依赖于收入端的现金流入。2024年前三季度,永辉超市经营性现金净流入为37.63亿元,但考虑到其高达87%的负债率,其融资能力着实令人担忧。

回笼资金遇难题

为了缓解流动性危机,永辉超市早在几年前就开始着手出售资产,但目前来看收效甚微。2023年底,永辉超市向大连御锦出售所持有的约3.89亿股万达商管股份,转让价格约为45.3亿元;同时,以8亿元出售红旗连锁股份,占红旗连锁总股本的10%;2024年4月,出售永辉超市云金65%股权,转让总价为3.36亿元;2024年底,其子公司重庆永辉超市减持全部持有的中百集团股份,出售金额约为4.4亿元。上述资产处置预计可回笼资金61亿元。

然而,其中最大的一笔资产处置却遭遇了严重的问题。永辉超市出售万达商管股份的交易最初约定分八期支付,但由于大连御锦自身资金周转困难,多次延迟支付款项,交易推进仅半年便陷入严重违约。交易双方于2024年7月签订补充协议,将剩余38.39亿元调整为分八期支付(第三至第十期),并新增王健林、孙喜双及大连一方集团作为担保方。但大连御锦仍未履行第四期付款义务,截至2024年9月30日累计拖欠36.39亿元,触发加速到期条款,连带违约金及律师费合计38.59亿元,导致永辉超市无法按计划回笼资金。

2024年10月12日,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正式受理永辉超市的仲裁申请,核心诉求包括要求大连御锦支付剩余款项及违约金,并追究王健林等担保方的连带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大连御锦注册资本仅1000万元,实控人孙喜双控制的大连一方集团同期因4.63亿元执行案件被列为失信企业。永辉超市剩余的38.39亿元回收前景十分黯淡,无论是仲裁失利还是大连御锦无力偿还,永辉超市计提该笔坏账的风险都很高,这将成为影响其未来业绩的一大隐患,而且还会进一步加剧其本已高达87.14%的资产负债率压力。

除了财务问题,永辉超市在学习胖东来模式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来自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胖东来模式的成功高度依赖区域性供应链优势,胖东来自身并没有走出河南的成功经验。而永辉超市的门店遍布全国,不同地区的人员工资水平和租金水平差异较大,胖东来模式存在“水土不服”的风险。例如,胖东来在河南许昌拥有密集的供应链网络,能够实现生鲜产品的日配和低价策略,但永辉超市在跨区域扩张时需要重新整合各地的供应商资源。此外,胖东来的自有品牌占比较高,通常自有品牌比传统商超单纯流通环节的毛利率更高。永辉超市的调改店虽然引入了大量胖东来自有品牌产品,但并不具备胖东来自有品牌一样的毛利率,其调改店净利率能达到何种水平仍有待观察。

在这一艰难的转型过程中,永辉超市的股东们也在悄然退出。京东在2015年以42.3亿元首次入股永辉超市,直至此次清仓,十年投资亏损或达10亿元;今年1月,永辉超市创始人之一张轩松进行了减持,其持有的股份份额从14.05%下降至13.57%。

永辉超市深陷债务与转型泥潭,胖东来模式成救命稻草?,永辉超市:负债扩张下,胖东来模式能否突围?

综上所述,永辉超市在负债扩张的道路上遭遇了重重困境,学习胖东来模式虽有一定成效,但面临资金短缺、回笼资金困难、供应链不确定性等诸多问题,同时股东的退出也反映出市场对其前景的担忧。未来,永辉超市需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Ambitiou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477.html

(0)
AmbitiousAmbitious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