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当下火热的露营活动,以厦门市民的露营经历为切入点,揭示厦门露营点存在的规划和管理问题,同时介绍了不同“露营达人”的经验和理念,还列举了南京、成都、北京等城市以及香港地区对户外露营的管理举措,探讨其对厦门的借鉴意义。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时节,阳光和朋友们开启了一场令人向往的自驾之旅,他们前往西藏山南贡嘎措进行“无痕露营”。在这片宛如秘境的地方,他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与天地相融,感受着露营带来的独特魅力。
如今,“朋友圈里,有一半的人在露营。”这样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在这个春天,在城市的喧嚣中寻觅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和大地,进行露营活动,已然成为一项热门且时尚的活动。
上周四,本报曾报道了《官方认证露营点,你爱了吗?》这一新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热议。围绕露营点的现状以及如何进行规范管理这一话题,多位“露营达人”与导报记者展开了深入的畅谈。他们结合自身丰富的户外探索和山野露营的经历与见闻,纷纷提出了各自宝贵的建议。与此同时,导报记者也精心梳理了国内多个城市对户外露营的管理举措,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经验对厦门是否具有借鉴意义呢?
露营达人说
阳光(资深露营爱好者):“三无”问题暴露规划和管理还需完善
阳光是一位户外深度爱好者,作为厦门市民的他,有着极为丰富的户外露营经历,他的足迹遍布欧美20余个营地。在厦门官方推荐的12处露营点地图上,他已经探访了其中的9处。他和导报记者实地探访后的感受惊人地一致,那就是厦门的露营点存在“三无”问题——无明确区域划分,无明确标识指引,无营地所需配套。阳光直言不讳地表示,厦门的营地规划和配套设施目前尚处于“入门阶段”。
他回忆起在欧美地区官方推荐的营地,那里大多有着清晰的规划和完善的配套。在预约营地时,就能从公开信息中看到到达营地的详细路线指引、营地内的整体规划。预览图上会清楚地标出每类点位的面积大小、相隔距离、所含配套设施以及注意事项等。每到一个营地,相关的指引也十分清晰明了,每个点位都配有固定的户外座椅、火盆、烧烤架、水桶、食物箱、垃圾箱等,公共区域还有充足的停车位、干净整洁的卫生间以及舒适的淋浴房,非常便利。
然而,在欧美营地,不管营地的人气有多旺,阳光都很少看到管理人员的身影。这也让他思考,管理和服务的升级,或许也是厦门本土露营点亟待进化的方向。
大雄(露营“装备党”、青少年户外教育导师):提倡“无痕山野”理念 制定更细致的露营公约
从2013年开始接触露营至今,大雄已经从一名“露营小白”成功成长为“露营达人”。他自称是“装备党”,习惯自带露营必备工具,只要条件允许,他总是尽可能自己动手做饭,他认为这也是户外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管去哪个地方露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前规划。通常我会用炉头气罐生火,这样可以减少油烟;准备的食谱也以少油为主,食材足量即可,这样才能减少垃圾的产生。同时,我还会带上密封袋,将厨余垃圾打包带走再处理。”大雄认真地说道。
其实,大雄的这些经验,正是露营圈十分盛行的“无痕山野”理念。作为青少年户外教育导师的大雄,非常注重环保理念的传播和践行。他观察到,随着“露营热”和“户外热”的兴起,一些乱象也肉眼可见地增多了:为了搭建帐篷“粗暴”地打地钉,随意拉天幕后任孩子、宠物肆意奔跑,使用明火烧烤和烹饪……这些行为不仅伤害了草皮和地面,也存在着人身安全隐患。
大雄认为,文明露营和安全露营是一体两面的。对于野外自然营地,露营者应当提高整体素养和技能;如果是城市中规划的露营点,应当出台更严谨、更细致的公约或条款,并把责任落实到相应部门,只有这样,这些问题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防范和解决。
唤雨(露营爱好者):“螺蛳壳里做道场”香港露营地管理“有一套”
唤雨是一位频繁往返闽港两地的露营爱好者,在他看来,香港露营地的管理有着独特的智慧,就像“螺蛳壳里做道场”一样。当他点开香港康文署的露营专题网页,预约系统里每个营地都如同立体解剖模型一般清晰——41个官方营地详细标注了厕所数量和热水供应时段,甚至连最近救护站的行车路线都精确到了分钟。
在唤雨的露营笔记里,还记录着香港营地那些像变形金刚般“全能又隐形”的设施。比如,可升降的防熊食物柜巧妙地藏在杉木林中,按下机关才会显露真容;夜间照明采用鸟类友好光谱,既保证了安全又不会干扰动物的作息。“扎营便捷、规则明确,长此以往露营人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就会提升,自然能够促进整个业态的健康发展。”唤雨说道。
他特别提到,自己在城门水塘偶遇“都会露营日”,那是一场丰富多彩的露营活动。晨间自然课堂由水务专家带领大家辨认水源植物,午后的帐篷市集汇聚了非遗匠人与科技创客,入夜后户外电影与星空观测同步开启。他觉得这种复合型露营生态如果运用到厦门,也能把厦门的地缘优势放大。比如,在五缘湾营地引入海洋环保组织,在汀溪水库开设闽南茶文化露营专场……
他山之石
南京:“上规矩”制止露营地“野蛮生长”
在为露营“上规矩”方面,南京市走在了前列。2022年9月,南京市印发了《关于推进我市帐篷露营地健康发展的意见(试行)》,对选址要求、露营区设定、预案和管理队伍、标识及服务要求、食品卫生、机动车停放等方面,都提出了详细的设置规范。
不少市民游客在露营时,喜欢开展野炊和户外活动,如烧烤、火锅和放风筝、垂钓、放烟花等。对此,南京市将安全露营摆在了重要位置,明确规定,露营管理单位应根据露营场地和生态承载能力,设定露营地最大承载量;帐篷内不得私拉乱接电器线路;每个帐篷配备1个灭火器;地钉需安装防护罩,不得裸露在地面;设定的开展夜间露营或者夜间活动的露营区域,应当配备必要的照明、监控和消防设施设备等。
成都:7个方面对露营地逐项评分
2023年6月,成都市文广旅局印发了《成都市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试行)》,其中明确规定,按照日归型露营地和夜宿型露营地两类,对成都市旅游露营地进行分类分级评定。评定时从场地条件、基础设施、露营服务、特色产品、安全保障、管理运营、创新示范等7个方面进行逐项评分。
导报记者注意到,这份规范对露营选址要求十分明确,强调应能够提供必要的救助和保障设备。具体举措包括:选址应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避让基本农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生态区位重要或脆弱区域,远离危险野生动植物活动区域,并考虑野生动物生活习性及迁徙路线;选址应远离洪涝、山洪、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多发地以及河道工程的保护范围控制线,避开悬崖、陡坡、泄洪道、低洼地带、高压线、危房等危险区域;露营地选址应具备能为露营者提供必要的救助和保障的设施或条件;选址应严守民生底线,与居民生活区有一定距离,避免干扰周边居民正常生活;考虑露营地的可持续经营,露营地主要进入道路应与交通干线、旅游重点线路等相连,距城市中心车程宜在3小时内等。
北京:成立工作小组,多部门各司其责
2023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引导帐篷露营地发展的意见(试行)》,帐篷露营地设立首先要坚持生态优先、服务大众、休养生息,倡导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绿色出游、“无痕露营”的旅游新风尚。
在管理层面,明文要求在市级层面建立规范引导帐篷露营地发展工作小组,负责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指导、督促、协调相关区落实各项管理流程。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化和旅游局,承担行业管理责任,其他12个部门作为成员单位依据各自职责履行部门责任。各相关方不仅要压实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帐篷露营地选址、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管理制度等要求,还要做到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演练、专项演练和现场处置演练,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等措施。
本文围绕当下火热的露营活动展开,先介绍了阳光等人的露营体验引出露营热潮,接着通过“露营达人”的分享揭示了厦门露营点在规划、管理和环保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详细列举了南京、成都、北京等城市以及香港地区对户外露营的管理举措。这些经验为厦门及其他地区露营地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有助于推动露营行业朝着更加规范、环保、安全的方向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