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国土规划调整,六大片区划分背后的深意

本文围绕《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 – 2035年)》的印发展开,介绍了规划中“一主、两副、六片区”的城镇空间结构,针对网络上关于片区调整的传闻,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做出回应,并阐述了规划中各片区划分的考虑因素及功能定位。

近日,备受瞩目的《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 – 2035年)》(以下简称为“《规划》”)正式印发。这一举措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网络上激起了层层涟漪。诸如“东莞片区大调整,石龙划入城区”“东坑、黄江划入松山湖片区”等消息瞬间引发了广泛的热议。

东莞国土规划调整,六大片区划分背后的深意

《规划》提出,要优化形成“一主、两副、六片区”的城镇空间结构。这一结构的提出,是基于对东莞未来发展的深入考量和长远规划。

3月19日,针对网络上流传的各种传闻,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向南都记者做出了回应。该局表示,《规划》所划定的六大片区,是从空间功能协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划定的,并不会涉及也不会改变现有的行政管理片区。

自然资源局进一步解释道,《规划》延续了原六大片区的提法,是综合考虑了人文自然格局、区域经济联系等多方面的条件。同时,还充分考虑了片区内部的交通组织、公服布局等要素,目的是引导其与东莞“强心、融深、向湾”的空间战略相协同,从而更高效地配置资源要素。

以《规划》将石龙镇纳入城区片区为例,这主要是因为石龙是传统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而且还是东莞火车站的所在地。将其纳入城区片区,在功能协同上能够更加完善东莞大道 – 东城中路 – 莞龙路的城市发展轴线,充分体现了石龙与中心城区在历史人文、轨道交通、道路网络以及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的紧密联系。

记者在深入研究《规划》后注意到,关于“六片区”的提法,主要集中在城镇空间和功能优化部分。《规划》明确指出,东莞在构建紧凑协调的城镇空间格局方面,将强化城市中心的引领带动作用,统筹推进市域协调发展,进而优化形成“一主、两副、六片区”的城镇空间结构。

其中,“一主”指的是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作为全市的行政文化、金融商贸、公共服务中心,是展示现代化都市形象的主要区域。未来,中心城区将致力于建设区域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特色化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两副”分别是松山湖和滨海湾两个副中心。松山湖副中心以科技创新为主要职能,将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优势,建设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全力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孵育具有高成长力的新兴产业。滨海湾副中心则以对外开放、创新发展为主要职能,积极融入“黄金内湾”建设,谋划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高端制造业总部基地,加强与港澳及国际教育文化的合作交流,致力于建设国际化交往中心。

“六片区”是功能统筹、均衡发展、特色鲜明的城市功能片区。城区片区、松山湖片区与滨海湾片区,强调以“一主两副”为核心,协同周边紧密连接的镇街作为腹地,带动片区统筹发展。

东南临深片区、水乡新城片区与东部工业园片区,将加快培育水乡新城、塘厦镇和常平镇三个具有辐射带动功能的片区中心,整合各镇产业平台,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打造小而美的镇级中心。

本文围绕《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 – 2035年)》展开,介绍了规划中“一主、两副、六片区”的城镇空间结构。针对网络传闻,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回应称不涉及行政管理片区调整,且此次规划是综合多方面因素,旨在协同空间战略、高效配置资源。文中还详细阐述了各部分的功能定位,展现了东莞未来城镇发展的蓝图。

原创文章,作者:Weav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253.html

(0)
WeaverWeaver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