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节这一天,通过AI技术重现抗日英烈拍下照片的瞬间,介绍了赵一曼、成本华、沈崇诲、雷烨等抗日英烈的事迹,还提到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人民日报新媒体启动“英雄永在”主题征集活动,鼓励大家分享抗日英雄记忆。
在这个承载着思念与缅怀的清明节,我们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巨大牺牲的抗日英烈们。心中对他们的想念,如潮水般格外汹涌。如今,我们借助先进的AI技术,努力重现抗日英烈拍下照片的那一个个珍贵瞬间。当这些画面逐渐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我们的眼眶不禁湿润,仿佛有沙子进了眼睛,那是感动,更是对英烈们深深的敬意。
瞧,这是赵一曼和儿子唯一的合影。时间回溯到1930年,由于赵一曼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环境极其危险,她不得不将年幼的儿子送到亲戚家中寄养。在分别的那一刻,她强忍着内心的不舍,与儿子拍下了这张照片。然而,命运却如此残酷。1936年,赵一曼不幸被日军残忍杀害,年仅31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给儿子留下了一封遗书,上面写着:“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短短几句话,饱含着一位母亲的深情与一位革命者的大义。
再看这张照片,是成本华被日军杀害前留下的影像。1938年,日军侵占安徽和县,成本华在激烈的战斗中不幸被俘。照片里的她,含笑抱胸,眼神中透露出视死如归的坚定。如此年轻的她,牺牲时年仅24岁。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英勇无畏,什么是民族气节。
这张照片记录着清华大学学生沈崇诲和同学的青春模样。后来,他成为了中国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1937年,在一次驾机返航的途中,沈崇诲发现了大批敌舰。而此时,他的飞机出现故障,已经难以返回基地。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没有丝毫犹豫,从两千米高空极速冲下,毅然决然地与日本军舰同归于尽,年仅27岁。他的壮举,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黑暗的天空,照亮了民族抗战的道路。
还有这一张,是田华的第一张照片,也是雷烨的最后一张照片。1942年,八路军总政前线记者团晋察冀组组长雷烨,与14岁的田华合影留念。然而,命运无常。1943年,雷烨在转移途中遭遇日军伏击,壮烈牺牲。而当年的小女孩田华,后来主演了《白毛女》等经典影片,在演艺道路上绽放光彩。2024年,96岁的田华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岁月流转,英雄的故事却永远被铭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曾经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去,但英雄们的故事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英名和伟大精神,将永远在我们心中熠熠生辉。
在这个清明节,人民日报新媒体启动了“英雄永在”主题征集活动。无论你是有一个不为人熟知的英雄故事,还是拥有一件和英雄有关的珍贵文物,亦或是一张承载英雄记忆的照片,又或者是一段英雄的感人视频,都可以参与进来。让我们一起汇集抗日英雄记忆,赓续英雄精神,汲取前行的力量。
你带来的英雄故事,有可能出现在人民日报新媒体专题栏目和“英雄永在”专题纪录片中。参与方式如下:
1. 扫描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海报进入人民日报客户端“英雄永在”征集活动页面,点击“立即参与”上传有关抗日英雄记忆的相关文字、图片、视频。
2. 登录新浪微博平台,上传发布文字、照片、视频,加话题#英雄永在#,关注并@人民日报。
3. 登录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传相关照片、短视频,带话题词#英雄永在#。登录B站,上传相关照片、短视频,带话题词#英雄永在征集#。
4. 将相关文字、照片、视频发送至电子邮箱yingxiong@pdnews.cn。
让我们一起上传心中的“抗日英雄记忆”,向所有抗日英烈致敬。今日之中国,如你们所愿。
本文通过AI技术重现抗日英烈照片瞬间,讲述了赵一曼、成本华、沈崇诲、雷烨等英烈的感人故事,强调在抗战胜利80周年和清明节的特殊时刻铭记英雄。同时介绍了人民日报新媒体的“英雄永在”征集活动,鼓励大家传承英雄精神,汲取前行力量,表达了对英烈的敬意和今日中国如英雄所愿的感慨。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1312.html